新闻通讯员 张静
8月11日上午,河南省济源五龙口镇上演了一场震撼的“高空芭蕾”——一座长达130米、重达2.1万吨的混凝土桥梁,在精密控制下逆时针缓缓旋转74度,历时100分钟,最终稳稳跨越焦柳铁路既有线,与两端桥梁精准对接。这标志着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项目年底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体成功
此次转体的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3标涉铁立交桥,位于焦柳铁路捏掌站至沁河北站区间,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该桥为南北走向的曲线段结构,需上跨西南东北走向的国家繁忙干线铁路——焦柳铁路(捏掌站至沁河北站区间),公路与铁路的交角为74.8度。主桥采用2×70米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创新性地运用了大节段现浇平转法施工技术。其中,实施转体的核心部分是2×65米T型刚构梁,重量高达2.1万吨。
“转体华尔兹”背后的精密操控
此次转体的涉铁立交桥是沿太行高速的控制性工程,需上跨日均通行123对列车的焦柳铁路。如何在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同时完成施工?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先平行现浇、后平面转体”工艺——先在铁路旁浇筑梁体,再通过精密配重,利用两套1000吨连续千斤顶牵引球铰转盘,让桥梁在“天窗期”内完成优雅“转身”。
项目团队现场紧密配合
焦柳铁路作为国家繁忙干线,行车密度高达日均123对列车。如何在确保铁路干线绝对安全、运营不受重大干扰的前提下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成为项目面临的核心挑战。建设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创新采用“先平行现浇、后平面转体”工艺。
该工艺的核心在于,先在平行于铁路线的一侧场地上完成桥梁主体结构的浇筑,再通过精确的称重配重、严谨的试转等关键工序,确保质量万无一失,最终实施整体转动就位。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下方繁忙铁路线的干扰,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兼具施工高效、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等突出优势。
为确保转体万无一失且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项目团队提前精心筹划,向铁路部门申请并获批了宝贵的“垂直天窗”作业时间(7:20至9:00)。在此期间,铁路线路封锁,接触网断电,为桥梁安全转体创造了必要条件。
转体成功项目团体合影
转体过程中,两套1000吨连续千斤顶张拉设备牵引着深埋在承台内的巨型球铰转盘,带动万吨梁体平稳启动。操作人员依托自动化控制平台,在压力、速度、位移传感器以及3台TS15自动全站仪的实时严密监控下,精准控制着梁体以每分钟1度的速率缓缓转动。整个转体过程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华尔兹”,各项参数实时显示、全程可控。经过100分钟紧张有序的作业,桥梁最终安全、精准地到达预定位置,实现完美“牵手”。
沿太行高速是河南省“13445工程”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太行山南麓一条东西贯通的快速通道,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串联太行山旅游资源,加强焦作与济源两地联系,提升区域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