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设者“捋直”西藏盘山路
2025-09-21 17:20: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杜才良、巴桑次仁

9月21日,由中国交建西藏工程建设项目二工区承建的西藏318国道昌都段工程6座隧道全部进洞施工。这意味着,怒江“七十二道拐”的交通瓶颈即将被打破,来自湖北的建设者们誓言将93公里的路程缩短至42公里,在西藏的318国道上开辟一条新的安全通道。

西藏318国道改扩建项目施工便道有118道拐。通讯员巴桑次仁摄

走进中国交建西藏工程建设项目二工区,在鄂央企中交二航局会议室“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字样格外醒目。工地上,50多米高的墩柱矗立在深谷中,两侧的隧道里工程车穿行。项目负责人肖贤炎正在检查隧道施工关键工序安全质量和进展情况,这是他在西藏工作的第8个年头。

在悬崖峭壁上修天路。通讯员巴桑次仁摄

41岁的肖贤炎已参建日喀则农村公路、觉巴山隧道项目等多个工程,但这个国道改扩建项目令他更头疼。他指着远山上的弯弯的细线说:“这是施工便道,为了绕开七十二道拐,我们修建了45公里的施工便道,有118道拐,长度比主线多了一倍。”

湖北建设者加速推进项目建设。通讯员巴桑次仁摄

挑战前所未有。主线横穿海拔落差超过2000米的怒江大峡谷,无水、无路、无人、无电、无网、无通讯的“六无”状态是项目团队需要克服的第一道困难。此外,在悬崖峭壁上新建国道,脆弱的地质环境灾害频发,让建设者随时处于风险之中。

318国道改扩建项目应用先进工装。通讯员巴桑次仁摄

肖贤炎说,开凿出比“七十二道拐”更为险峻的“118道拐”施工便道,就是为了把318国道的“七十二道拐”给“捋直”,让海拔高差超过1800米的险段变坦途。

建设现场高墩大跨的桥梁。通讯员巴桑次仁摄

318国道的怒江“七十二道拐”有多险?在海拔达4600米的路段呼吸不畅,汽车的转弯半径几乎成“U”字形。“这里坡高弯窄,塌方、落石、堵车是常态,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事故。”长期走该路段的司机索朗巴措说。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拉萨柳梧大桥。受访者供图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公里,是自驾游客心目中的“云上之路”。作为由川入藏的主干道,318国道历经10多年改扩建,如今的工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位于昌都境内的42公里的新改线工程就是这样的。它由中国交建建设,建成后,能让车辆绕开318国道知名险段“七十二道拐”,将国道“裁弯取直”,缩短50多公里,两地行程由两小时缩短至1小时。

给模板装上“电热毯”。通讯员巴桑次仁摄

西藏高寒缺氧、施工环境复杂,桥梁关键部位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有一定温度。但西藏地区对环保要求极高,不能采用传统燃烧煤加热进行结构物保温。为此,项目部研发一种可电加热的模板,就像给模板装上“电热毯”。通过比较发现,采用电加热模板,混凝土3天就能达到37至38兆帕强度,比传统方式养护缩短4天。

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拉萨机场改扩建项目。受访者供图

此外,建设者创新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编程技术,提高勘测的效率。同时,对沿线60多处风险点,采用高边坡施工监测北斗技术,在手机上都能实时监测风险点。

中交二航局参建的318国道西藏觉巴山隧道项目通车。受访者供图

从2000年开始,中交二航局开始参与西藏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共承建项目29个,涵盖桥梁、公路、水利水电、铁路、房建工程、城市更新等类别,总合同额超百亿元。其中,拉萨柳梧大桥、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成为当地地标。

9月17日,中交二航局建设的拉萨聂当特大桥现场施工景象。通讯员舒洪轶摄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