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王佳文
通讯员 黄璜
在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街道桥机社区,网格长宋俊峰已经在这都市中的方寸之地忙碌了五个年头。他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服务着居民,还不忘特别关心着几位特殊居民——独居孤寡老人的生活冷暖。今年70岁的李汉华老人就是其中之一,他肺气肿严重,常年吃药,靠着低保维持生活。
五年前,刚刚来到桥机社区的宋俊峰了解到李汉华的情况后,便把这位老人放在了心上,保持着密切联系。“我去年住了两回医院,去年8月份医院还给我下了病重通知书,身体实在是不太好。”李汉华老人回忆起去年的艰难时刻,声音有些哽咽。当时高昂的住院治疗费用让这位孤寡老人犯了难,医生建议他可以向社区求助,李汉华便一个电话打给他最熟悉的宋俊峰。
“小宋找我要了银行卡号之后,没多久就一次性地给我打了三个月低保金。”为了解李汉华的燃眉之急,了解低保相关政策的宋俊峰主动跑腿,根据实际情况向街道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几千元的救助金及时到位,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让老人感动不已。
更让李汉华老人感动的是日常的点滴关怀。今年9月12日,早上刚起床的李汉华突然喘不过气,隔壁的邻居也不在家,他的呼救没有回应。危急关头,他试着给社区打电话求助。“仅仅几分钟时间,小宋和别的社工就一起到了我家门口,还及时为我买来了救命的药。”待李汉华情况稳定后,宋俊峰和同事才放心离开。
社区的关心不仅体现在急难时刻,更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次,宋俊峰上门走访时,细心的他发现李汉华服用的药品已经过期了,宋俊峰当即劝阻:“这个不能吃!”家中过期药物被宋俊峰及时处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从此之后他上门看望时还会根据药品说明书帮助老人正确服药。
远亲不如近邻,是李汉华常说的一句话。李汉华的表姐去世后,他在武汉就没有任何亲人了,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桥机社区,外地的亲友也几乎没人来探望,李汉华的日常生活都依靠邻居的关照和社区的帮扶。为了减少孤寡老人生活中的孤独感、更多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宋俊峰和同事们每周都会打好几通电话问候老人,每个月则上门看望至少两三次,帮老人买买东西、做做清洁。如果李汉华的病情有加重迹象,宋俊峰和同事们会特意增加通电话和看望的频率,做到重点关注。
宋俊峰所负责的网格内有数百户居民,大部分老人有子女或亲属照顾,但其中像李汉华这样需要特别关照的独居孤寡老人还是有四五位。为了便利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和就医过程,贴心的宋俊峰积极为他们联系了由汉阳区民政部门引入的第三方服务,让老人们需要就医时都有志愿者提供的医院门诊接送、办理住院手续等陪诊服务。
“我们这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我也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李汉华老人感动地说,“我偶尔下楼散散步,就能看见小宋师傅在帮我们楼栋的老人办事,他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无微不至。”
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信任,宋俊峰用五年时间走进了老人们的心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只有点点滴滴的关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桥机社区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服务居民,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