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吕锐 李晓琴
通讯员 谢杰夫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10月31日上午在汉开幕。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在开幕式致辞中透露,湖北建筑业已形成享誉全球的“四张名片”,并在智能建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推动建筑产业从“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跃升。

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在会上致辞
“四张名片”彰显湖北建造全球影响力
刘丰雷介绍,湖北作为“世界设计之都”,承担了全国1/2以上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1/3以上的高速铁路工程、1/4以上的铁路客站和1/5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任务。作为“世界水电建造之都”,全球一半大型水利工程由湖北建造。在桥梁建设领域,湖北作为“世界桥梁建设之都”,承建了全球十大跨海大桥、十大斜拉桥和十大悬索桥中的半数工程。此外,湖北还是“建筑央企聚集之都”,汇聚了90多家建筑央企,其中中建三局等6家头部央企贡献了全省三分之一的建筑业产值。湖北建筑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输出170多项中国建造标准,7个标志性建筑被印在当地国家纸币上。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近年来,湖北将绿色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全省“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质态实现跨越式发展。
湖北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在全国率先推进BIM云平台建设和国产化替代,实现政府端“报建、审批、验收”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企业端“一模到底、数字孪生”,解决了行业世界性难题。在智能建造装备领域,湖北研发的空中造楼机、筑塔机打造空中“建造工厂”,使施工效能提升20%;“无人塔吊远程操控”技术将作业人员从高空驾驶舱迁至地面,现场作业人员减少35%;超大型盾构机成功破解“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超敏感环境”的施工难题。
创新平台与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以丁烈云院士领衔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为创新“母机”,湖北与企业联合创建11个共性技术和专业技术实验室,围绕智能传感、建筑机器人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全省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已斩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奖20项,突破核心技术68项,转化科技成果120余项。
智能建造施工现场
湖北还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建造供应链,打通从建材生产到规划、设计、制造、吊装、运营的全链条,实现数字驱动、以需定供、个性定制和柔性生产。全国首个智能建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已聚集上下游企业8000家,成交额近300亿元。目前,湖北已培育智能建造省级试点城市2个、试点企业60家、试点项目128个,武汉智能建造国家试点工作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19项经验获住建部全国推广,形成“试点城市—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引领带动的发展格局。
推动建筑业全链条一体化出海
刘丰雷表示,湖北将以现代工业理念改造传统建筑业,全面推进BIM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从“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五个方面统筹发力,提升建筑产品品质。同时,大力培育智能建造整体方案供应商和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推动“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一体化出海,系统输出“中国建造”标准与“湖北建造”优势。
湖北打造的第四代“好房子”
本次博览会标志着智能建造产业从“理念共识”迈向“行动共振”的重要一步,湖北建筑业将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为人民群众供给高品质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