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之一,今天(11月4日)上午,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具体现场情况,一起跟随总台记者了解↓
230米大坝封顶 库容超32亿立方米
总台记者 许庆之:我现在所在位置是在泾河流域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身后是刚封顶不久的水坝。坝体最大垂直高度达到230米,如果按照一般居民楼3米左右的层高来对比,它相当于70多层的大楼。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水库总库容为32.7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789米高程,这个正常蓄水位指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蓄到的海拔最高水位。水库将从今天下闸蓄水直到正常蓄水位,总共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

开凿导流洞 工程建设和保障供水两不误
如此庞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也需要数年的时间。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运行,在施工期间需要截流河道,但下游生态和灌溉用水需求也需要考量,那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在大坝建设期间,工程团队专门为河流开凿了导流洞,使原本通过此处的泾河干流水流可以绕过工程河段,正常流向下游。今天大坝正式下闸蓄水,也就是在导流洞的进口位置落闸封堵。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水位蓄积到不同的高度,工程人员通过预留在水坝上的通道,继续有序泄放生态流量及灌溉用水,从而实现水资源合理调度与生态保护统一。
多重效益 赋能关中发展
随着大坝蓄水,未来这座水利枢纽工程还将在供水发电以及改善下游生态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预计多年平均供水量将达到4.35亿立方米,其中预计一半左右的水量将给到泾惠渠灌区。此外还将为下游的铜川新区、富平县城、三原县城及西咸新区等地,提供1.62亿立方米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供水保证率达到95%,为陕西关中地区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蓄水完成之后,库区预计形成长97公里,面积7.3万亩的水面。科研人员经过测算,在泾河下游,保证河流的正常水位生态功能所需的径流量大概是5.33m³/s以上。在水利枢纽正式投用之后,可保证泾河下游全年水流量在生态基流标准之上,确保泾河下游全年不断流,保护泾渭湿地不退化,大幅改善泾河流域及其注入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东庄水利枢纽建设历程回顾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实现导流洞下闸蓄水,标志着该工程建设迈入全新阶段,为后续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与建设,经历了数年时间打磨。
全国首座以拦沙为主特高拱坝
助力黄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下游峡谷末端,是全国首座以拦沙为主的特高拱坝。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黄河重要的支流发生洪水时下游的防洪压力。
东庄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下游峡谷末端,距泾河下游谷口泾惠渠渠首约30公里。计划建设大坝高230米,总库容为32.76亿立方米。工程通过“泄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减淤运用方式,以蓄洪削峰和消洪治峰的原理,提升下游防洪标准,调蓄洪水、削减洪峰。
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姚胜利:当上游来水小于300立方米每秒时,将其拦蓄在库中;而当入库流量大于300立方米每秒时,敞泄排沙,结合水库泄水和渭河来水,恢复并长期维持渭河下游河道主河床,运行50年,可减少入黄河泥沙约30亿吨、入渭河泥沙约25亿吨。

而在发电功能方面,东庄水利枢纽装有4台混流式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10兆瓦。工程的发电效益不仅可以为当地提供大量的电力资源,还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姚胜利:配套的水电站年均可发电2.85亿度左右,节约煤炭消耗量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约25万吨。将在上游形成一道长97公里、面积7.3万亩的水面,有效改善渭北的地下水分布与局部小气候。

该工程建成后,还将与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古贤等水利工程结成“干支联动”的精密网络,保障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确保黄河安澜。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