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邹波
“以前下楼要么没处歇脚,要么小区角落杂乱,现在既有凉亭聊天休息,旁边还有燃气主题公园散步学知识,日子太舒心了!”近日,武汉经开区沌阳街道新民社区共享凉亭与配套燃气公园同步落成开放,居民张婆婆的感慨,道出了社区居民对这处“民生新地标”的喜爱。这一“凉亭+主题公园”的组合阵地,不仅盘活了社区老人区前的闲置土地,补齐了社区休闲空间短板,更以燃气安全科普为特色,让基层治理的共建共享理念落地生根,真正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听需定策,精准锚定民生痛点
前期,社区通过“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多方议事”三维调研机制,系统梳理居民诉求,发现“公共休闲空间不足、小区闲置地块利用不充分”两大核心问题。结合社区治理实际,经党委专题研究,并由社区包保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方案,确定将共享凉亭建设与燃气主题公园打造相结合,构建“一站式”民生服务阵地。
为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社区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居民代表及共建单位召开5次专题论证会,在选址上,选择老人区闲置空地,既满足老年群体就近休闲需求,也兼顾各楼栋居民可达性;在功能设计上,“颐和亭”配置座椅、桌子,适配老年群体及居民多元休闲需求;燃气主题公园聚焦知识科普,通过标准化展板系统呈现燃气安全使用、泄漏检测及应急处置知识。项目方案全程贯穿“民需导向”原则,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治理升级。

协同共建,凝聚多元治理力量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构建“社区主导、居民主体、共建赋能、商户协同”的多元共建机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沌阳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聚焦民生需求主动作为,不仅协助完善项目合规性方案,更投入专项资金保障物资采购与基础施工。居民志愿者主动“上阵”,退休党员、社区骨干带头清理场地杂草、搬运杂物,甚至自发组成“彩绘小队”;江汉大学环境健康学院师生带来环保技术,与居民一起用200余条废旧轮胎打造景观,点缀公园;辖区途虎养车、小捷汽修等商户捐赠施工工具、轮胎,红色物业负责场地平整、设施安装,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凉亭落成后,社区还发起了线上取名投票,最终由居民票选出“颐和亭”。
从场地清理到设施搭建,从科普内容设计到凉亭取名,居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让“家门口的阵地”满含大家的心血与期待。

功能集成,打造“休闲+科普”综合体
“共享凉亭+燃气主题公园”建成后,实现从单一休闲空间向“多功能服务综合体”的升级,有效拓展社区服务半径。“颐和亭”成为居民日常休憩、邻里交流的核心场所,老年协会、文艺团队在此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燃气主题公园成为社区安全宣传教育主阵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实操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居民燃气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依托阵地定期组织“邻里议事会”“民生恳谈会”,累计收集居民诉求10余条,解决楼道设施维修、绿化养护等民生问题20件,实现“服务阵地”与“治理平台”的功能融合。此外,社区还在这里举办“便民服务日”“环保科普活动”等活动,惠及居民500余人次,让小阵地发挥出大作用。
长效运维,构建规范化管理机制
为切实保障“颐和亭+燃气公园”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生态休闲与便民服务功能,社区精心制定了系统化的长效运维方案:一方面,创新推行“区域认领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动员,积极鼓励居民以家庭为单元或楼栋为团体,主动认领公园内的绿植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具体任务,让居民从“使用者”转变为“管理者”,既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也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运维合力;另一方面,依托社区现有的网格群,实时收集居民关于设施损坏报修、活动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拓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运维策略与服务举措,确保公园的管理始终贴合居民需求,真正成为共建共享的社区幸福空间。

“这处阵地不仅是休闲科普的地方,更是凝聚邻里情、提升治理力的纽带。”社区党委书记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活动形式,让“凉亭+公园”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动样板,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