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恩施“一”系列④|一湾带水河让2000余人吃上旅游饭
2025-06-09 18:51: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郑心怡 张峻笠 黄涛

摄影:新闻记者 邹斌

2023年,湖北省公布《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启动以恩施州带水河小流域为代表的5个综合治理试点区域。

武汉东湖高新区勇担责任,先后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500万元,用于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

科学规划“一盘棋”

带水河是恩施州母亲河清江上游的一级支流,流经恩施市龙凤镇2个集镇11个村(社区),人口约8万人,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生活、生态单元。带水河是典型的山区生态型小流域,生态保护“极重要”“重要”区域占86%,上游喻家河水库为恩施州城备用水源地。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沿线人类活动增多,污染源增加,水质从源头的Ⅰ类逐步降为下游的Ⅳ类,带水河一度成了“污水河”,急需开展综合整治。

“前期,我们科学编制了《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项目负责人介绍,技术团队深入村组调研近2个月。通过科学规划,做到了规划统筹、统筹规划,有效解决以往规划零散、衔接不够等问题。

同时,注重上、中、下游联动。上游统筹保护与发展,高水平建设龙马风情小镇,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中游把龙凤镇杉木坝、古场坝2个村作为一个整体策划,修复杉木老街,建设休闲采摘等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下游推动龙凤集镇更新,全面提升居住品质。

土地利用“一张图”

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理解。“工作专班在乡村一线深入开展民情调研,掌握群众意愿,补齐群众思想短板。”据介绍,工作组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把主动权、话语权让给党员、还给群众。

恩施市龙凤镇杉木坝村七里沟组位于带水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游,这里的气候适合种植硒土豆、高粱和大豆等,然而过去由于田地分散且碎片化较多,产量不高。

当综合治理专班提出在七里沟进行“小田并大田、坡田改梯田”的想法后,得到了七里沟百姓的一致赞同。随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实施,七里沟建成了300亩高标准农田。

据介绍,在综合治理中,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7000亩。通过改造梯田、修建沟渠等措施,年保土2.3万吨,年蓄水93.4万立方米,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治理中,制定土地类型分类利用“一张图”,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引导建设用地节余指标集中用于集镇和中心村,优先保障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36个重点项目落地。

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

带水河由清到污,始于十多年前。中游地带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有畜禽养殖场二百多家。大量的养殖尾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成为带水河最大的污染源,河水恶化成了四类水质。

二十多年前,龙凤镇杉木坝村生猪养殖大户方荣和丈夫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办起了养猪场。近年来,为了解决猪场里的粪便问题,方荣的龙凤联强万头生猪养殖场摸索出“猪——沼——果”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不仅把当地的石漠化土地变成了绿色果园,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据介绍,这一模式现已在带水河流域被广泛推广。工作专班通过引导养殖户建设沼气池、生物发酵床、储粪池等,发展“猪——沼——果”循环农业。在带水河流域,生猪散养户均已采用该模式,已经累计建成了8034口化粪池。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系统治理,喻家河水库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中游水质由原来的Ⅲ类提升至Ⅱ类,下游水质由原来的Ⅲ-Ⅳ类波动,现持续稳定在Ⅲ类,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

2000余人吃上旅游饭

往七里沟溯公路而上几公里,到达“山顶尚”。苍翠高大的树林间,隐藏着一座“多肉王国”。

多肉基地湖北硒施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和村民合作,我出种子,村民种植,可以回收,也可以村民售卖后分成。”

山底下的龙凤镇杉木坝村,村干部王珍家房前种植了多盆长势很好的多肉。王珍告诉记者,杉木坝村引进了湖北硒施生态农业公司,建立“市场主体+农户+庭院”模式,带动了143户农户栽种和销售多肉植物,打造了“多肉一条街”。

杉木坝村的庭院经济是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在带水河流域,已探索建立“市场主体+村集体经营+基地+农民”适度规模发展模式、“客户认领+企业管理+农户种养”订单经济模式、“市场主体+农户”庭院经济模式。

同时,利用带水河紧邻恩施州城区位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改造升级民宿、农家乐,发展“共享菜园”,建设体验式旅游基地。丰富龙马风情小镇旅游业态,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2000余人吃上旅游饭,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