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一社区用“降噪神器”控制广场舞声音定向传播,“像手电筒的光束一样,让声音指哪儿传哪儿”
2025-07-23 09:23: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胡长幸

实习生 刘羽菲 袁喆

7月21日晚7时许,武汉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红郡小区广场内,鸿雁舞蹈队的近十位阿姨随着音乐起舞。在她们活动的区域内,伴奏音乐很清晰,然而周边几米开外听到的音乐声比较小,已经跟夜间正常环境声差不多。

“我也住在广场附近,现在跳舞时家里没噪音”舞蹈队队长孙际凤很高兴,说跳舞的地方音量满足了需要,又不吵到附近住户,真的变成了“宁静广场”。原来这里用上了“降噪神器”:一种叫声帘定向音响的设备。

“降噪神器”控制了广场舞伴奏的乐声

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套设备就竖在广场的东侧边缘,由一根金属支撑杆、一个黑色矩形大喇叭和一个控制箱组成。

跳舞者想播放音乐时,就用授权密码打开控制箱柜门,在对应端口插入U盘或者用蓝牙功能连接手机,然后调整音量、播放音乐即可。

记者发现,音响正前方几十平方米范围内,音乐声音比较清晰,应该能满足跳舞伴奏的需要。靠近音响的一侧,还竖有一块显示器,上面显示平均音量在80分贝以下。

如果人向音响的两侧再挪动几米,或者转到音响的背后,能听到的声音更小。继续走到直线距离几米外的居民楼下,能听到的音乐声已经跟正常环境声混在一起。

居民杨先生带着孩子在广场附近散步,他家住在附近一栋楼的6楼。“此前广场舞音乐声传到家里,影响孩子写作业,家里老人也睡不好。”该居民称,这个困扰已向社区和物业反映过。这几天明显感觉安静多了。

一位跳完广场舞的居民告诉记者,可以畅快跳舞的同时,噪音也变小了,这里叫“邻静舞场”不算夸张。

小区以前的噪音“投诉群”变“夸夸群”

万科社区书记靳如花介绍,过去3年,红郡小区的广场舞噪音曾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对象。平日里小区有近400位居民、22支在社区备案的歌舞团队活跃在小区公共空间,除了恶劣天气外,几乎每天都会进行练习,社区经常收到噪声扰民投诉。

“我们也安排过工作人员现场劝导,让舞者调低音量、控制活动时长。”靳如花说。小区物业经理石晶表示,他们也会在舞蹈队经常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派出人员巡逻,一发现音量过大或者有业主投诉,就过去提醒跳舞者。

包括孙际凤所在的舞蹈队在内,各个舞蹈队为了珍惜锻炼身体、丰富生活的机会,逐渐接受社区和物业关于控制声音、时长的倡议,甚至还把音响倒扣在地上,只是效果有限。

今年5月,在关东街道及光电园牵线下,社区通过基层治理交流会,引入光电园企业武汉帝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帝东科技”)研发的声帘定向音响,希望用科技手段解决噪声问题。

经过多轮调试及协商,首批设备在红郡小区广场舞中心点位试运行。上线10来天后,社区居民噪音投诉量接近零,有小区噪音“投诉群”秒变“夸夸群”。

像手电筒的光束一样,让声音指哪儿传哪儿

这套设备是如何实现精准控音的?帝东科技总经理余梓豪告诉记者,通过波束成形及算法技术,声帘定向音响可将声音基本控制在指定区域内定向传输,在音响正前面约60°的扇形区域内,水平覆盖距离40米左右,垂直覆盖范围约3-5米,且能同时保证音质,实现“舞区有声、周边静音”。

“有点像手电筒的光束一样,声音也可以指哪儿传哪儿。”余梓豪说,从小他就对音频技术很感兴趣,2000年还没毕业便开始和同学一起创业、从事相关工作,起初主要聚焦教育领域声音控制方案,2016年在光谷成立帝东科技后,重点发力超声波及波束成形技术。

余梓豪透露,目前声帘定向音响已迭代数次,可实现前后方声压差30分贝左右,还可按需调节声场角度。“未来我们将拓展至学校‘静音操场’、地铁定向播报等场景,并计划在光谷和全国更多社区推广降噪技术。”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