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娘家人一样贴心”,硚口区汉水桥社区旧房维修背后的故事
2025-07-29 17:33: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王佳文

通讯员 吴若钰

实习生 吴熙妍

走进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汉水桥社区的火柴厂宿舍1-4栋,小平房的墙面洁白如雪,巷道虽窄却干净明亮,居民们坐在门口乘凉闲聊,一片悠然自得的景象。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些惬意的房屋还是岌岌可危的危房。据了解,火柴厂宿舍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年久失修,昔日的风采逐渐褪去。历经数十年的风霜,已超过房屋使用年限,屋顶、墙面、隔板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房管部门曾将其纳入C级危房管理。

徐师傅在完成维修的家门口

火柴厂宿舍居民徐师傅是“50后”,几乎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与房子“同呼吸,共命运”。据徐师傅介绍,以前老房子里白蚁、苍蝇和老鼠“打架”,遇到雨水天气,全家老少拿着大大小小的塑料盆接漏雨,一句“都能在里面划船了”,透露出老房子的垂暮与居民生活的辛酸。

2024年12月,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维修大军”,带着满满的诚意,决心对这片老旧房屋开展翻新加固工作。没成想,好事到来,居民们却不买账,反倒泼了不少冷水。“危房维修还要搬去过渡房,本身就很麻烦。而且会不会只是做一下表面功夫,不能真正改善居住环境?”面对来自大多数居民的阻力,社区的工作人员们没有放弃,经过大家的商讨,汉水桥社区决定挨家挨户上门收集意见和做通工作,把阻力降到最小。此后数个月的时间里,社区工作人员们总是手里攥着“一户一表”的本子,一家家地走访调查,向居民解释维修加固工作的具体计划与必要性。“铁脚板”的不断跑动换来了居民们的理解,终于,绝大部分居民签字同意了社区的危房维修计划,首批参与改造的楼栋的居民也逐步搬入暂住点。

此次危旧房维修加固工程的暂住点被设置在了社区内一处闲置幼儿园,为了让闲置已久的建筑变得重新适合居住,汉水桥社区下了大功夫。暂住点里,有居民反映房间空调不顶用、做饭洗澡都不方便。社区书记听着街坊们的念叨,没当耳旁风,带着社区的工作人员,天天扎在暂住点,谁家说热水器坏了,谁家嫌空调不够凉,一一记下来。社区书记凭借多年来服务社区的经验,这些问题被逐个攻破。“空调换了新的,搭了临时灶台,连洗澡如厕都顺顺当当了,社区就像娘家人一样贴心。”曾入住过暂住点的居民宋师傅说,“住在临时安置点就像住在家里一样,我们住得都不想走了。”为了解决居民们物品的存放问题,汉水桥社区还将社区内的一处闲置活动板房利用起来,成为了大家临时的公共仓库,居民们的“家当”也不怕没处放了。

据了解,本次危旧房维修加固工程涉及10个楼栋的近百户居民,预计分三期完成,每次工期为三个月左右,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楼栋的翻新改造。今年七月初,第一批翻新的楼栋完工,徐师傅也由此成为第一批搬回“新”家的居民之一。

徐师傅在新厨房里做饭

“刚搬回来的时候,完全认不出这是我曾经住过的房屋,翻新得太漂亮了,又能继续住很多年了。”徐师傅表示,原本已是危房的房屋得到了加固,遍布裂纹的老旧红砖墙面现在洁白平整,腐朽的木头门框换成了全新的防盗门,成群的蚊虫鼠蚁也不见了踪迹。屋内的厨房也得到翻新,没有卫生间的老房子也终于有了独立卫浴,甚至上二楼阁楼的老旧楼梯都换成了坚固的金属楼梯。屋内的老旧电线也全部换新。面对社区居民们对危房维修的连连称赞,社区书记表示:“我们做工作辛苦一点不算什么,只要在能力范围内,能够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为群众解决他们的难事,那就可以了。”

社区工作人员在查看旧房维修的进展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基层民生,一头连着城市品质。据了解,汉水桥街道针对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差等问题,近年来正系统实施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品质,推进阵地改造提升服务能力的“两改两提升”计划,并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将硚宫宿舍、海工干休所等多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实施屋顶治漏工程、立面整治工程、消防隐患整改,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的历史问题,促进为民服务质量提升。2024年,火柴厂宿舍危旧房维修加固被纳入全区房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针对火柴厂宿舍在册危房,采用维修加固方式彻底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和消防安全隐患,目前已完成1-4栋危房的整体维修,7-9栋正全面施工。改造完成后,将全面消除火柴厂宿舍长期以来的房屋安全隐患,有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