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杨文蝶
硚口区汉中街道万兴社区地处汉江之滨,是一个典型的新老居民融合型社区。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打造“五彩志愿”服务体系,通过构建“五色方阵”、搭建共治平台、凝聚多元力量,探索出一条党建领航、志愿先行、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老街区焕发出新活力。
精准服务,构建“五色方阵”志愿体系
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万兴社区创新构建以小区楼栋为单位的“五色方阵”志愿服务体系,有效整合辖区党员骨干队伍、下沉单位力量、共建院校资源,组建五支特色鲜明、服务精准的团队。红色先锋队,聚焦理论宣讲与民意联通,深入楼栋宣讲政策、收集民情,畅通“党群连心桥”;橙色暖阳队,聚焦高龄老人需求,提供上门探访、生活照料、健康关怀、文娱活动等全方位服务,织密社区养老关爱网;黄色阳光队,常态化开展“守望相助共建美好社区”行动,精准对接困难群体,通过募集慈善资源、提供就业信息、开展结对帮扶等形式,兜牢民生底线;绿色清风队,组织居民参与清洁家园、垃圾分类、植绿护绿等活动,着力打造整洁优美、绿色低碳的宜居环境;蓝色卫士队,定期开展护河巡堤、环保科普、志愿行动等,凝聚居民环保共识,共同守护汉江生态环境。
为辖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
“五彩志愿”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社区活力,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职党员、辖区居民、临街商户等纷纷加入,累计500余人次参与,通过“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激发活力,变“旁观者”为“设计者”
社区治理的活力之源,在于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万兴社区以高逸小区为试点,以“共建共治共管”为主线,聚焦房前屋后关键小事,引导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向 “主动规划家园”,实现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搭建“兴逸议事亭”居民议事平台
让民意成为改造蓝图
面对荒废空地,社区党委搭建“兴逸议事亭”,居民全程参与方案设计。从花卉选种到路径规划,32名居民代表共提出29条创意建议。协商会上,退休教师王阿姨提议:“月季耐旱好养护,咱们自己也能育苗!”居民意见簿被转化为施工图,奠定了群众参与的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兴逸议事亭”已累计解决高空抛物监控、非机动车棚改造等12项民生问题。
居民自发养护花卉
以行动践行家园责任
在改造阶段,41户居民自发集资购买绿植工具,实现“社区微更新,居民齐入股”。拥有园艺特长的居民组建“匠心团”,带领邻居铺草坪、搭花架;老少协作成立“种子接力站”,负责花卉日常管护。在居民精心养护下,“兴逸共享花园”应运而生,成为小区“拍照打卡点”。
针对楼栋适老化改造,居民发起“金点子征集”。自管会成员熊春桂牵头,提出“折叠椅安装”方案,最终在9处拐角安装可收放的爱心椅,既解决老人歇脚需求,又保障通道畅通。如今小区已形成“居民巡查+自管会维护+社区督导”三方共管机制,让改造成果持续惠及民生。
万兴社区积极构建“五社联动”治理圈,以居民需求为圆心,将分散的治理“盆景”连缀成全域幸福的“风景线”。
以橙色暖阳队志愿者肖治刚为代表的“社区能人”,带头组建居民自助维修队,主动认领楼道照明检修、管道疏通等“微基建”维保任务。深化“周五奉献日”结对机制,五彩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困难群体提供清扫保洁、代购送药、陪诊就医等“订单式服务”。受助者也逐渐从“被服务者”转化为“服务提供者”,形成爱心循环。
联合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志愿活动
携手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探索校社共育模式,大学生开设“银龄数字课堂”,开展数字手机使用课堂、防诈骗情景剧等,破解老人智能技术鸿沟;社区退休老党员传授儿童电路科普实验,促进老少互动。
针对烟头污染难题,社区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召开“烟头清零”协商会10余场,社区党委联合共建单位硚口烟草公司,在4个小区安装智能吸烟亭8座,建立“企业供设备+居民督维护+物业管清洁”共管模式,有效改善小区环境。
万兴社区通过“五彩志愿”体系,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化、治理的民主化,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凝聚最大共识,绘就一幅党建引领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和谐新画卷。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