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王峻
摄影记者 黄士峰
实习生 王明明 马玉梅
杏林葱茏,绿木环抱青山,静谧而惬意,蝉鸣阵阵,奏响夏日的交响。骄阳似火的时节,踏入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幸福村膏药铺湾,仿佛步入了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一排排崭新的大棚在灿烂的阳光下整齐铺展,一垄垄排列得井然有序的药材幼苗茁壮成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茅草顶的帐篷与洁白的集装箱建筑相映成趣,落地窗通透敞亮,将现代元素与自然美景完美融合,勾勒出一幅别具一格的田园景致。这里,正崛起一座“中医药文化+农文旅”的综合示范湾——膏药铺湾。
时光回溯,多年前,膏药铺湾还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人均收入较低的普通村湾,在发展的道路上徘徊不前。2021年,“国企联村”的春风如温暖而有力的浪潮,席卷进膏药铺湾。武汉出版集团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国资委的号召,与幸福村携手结对共建,聚焦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从“传统村湾”到“文旅名村”的华丽蜕变之旅。
国企联村引活水,中药材种植焕生机
膏药铺湾因清代柳太婆膏药的传奇故事而声名远播,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宛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神秘殿堂。2023年,武汉出版集团所属江夏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怀揣着助力乡村发展的热忱,投入近100万元专项资金,租用幸福村膏药铺湾40亩土地,打造膏药铺湾中医药研学基地,为这片土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考验奋斗者的决心。2024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自然灾害袭来,6.6亩种植大棚不堪重负,轰然倒塌。望着辛苦付出的心血即将毁于一旦,江夏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再次投资20万元,对大棚进行了全面修复。这份坚韧与担当,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3月份,大棚修复如初,焕发出新的生机。膏药铺湾中医药研学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展开深度合作,专家们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从七八十种中药材中精心挑选出决明子、百合、射干、红花、艾草等五种道地药材,并配套种植了季节性水果、蔬菜,让这片土地绽放出多元的色彩。项目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签订采购协议,为初级农产品搭建起通往校园食堂、医药企业的桥梁,助力它们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没有这两笔资金,我们根本不敢尝试这么大面积的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村党支部书记陈拥军感慨万千,眼中满是感激。
如今,随着中药材基地的建成运营,膏药铺湾的产业活力如被点燃的火炬,彻底被激活。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0余个固定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民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文旅融合促增收,村民就业乐开怀
树荫下,踩着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走进村湾农家书屋,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世界。柳太婆牌的“筋骨消痛贴”,膏悦堂牌的“枇杷秋梨膏”,陈三一牌的“黄精扶桑茶”……在这处弥漫着浓浓咖啡香气的农家书屋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惬意地品尝一杯道地的“幸福咖啡”,享受乡村的宁静时光,还能在产品展示区精心挑选一件心仪的特色产品,将这份乡村的美好记忆带回家。
“今年9月底,我们的所有产品将正式登陆天猫线上平台,届时,我们的三个品牌产品销量必将有全新的突破。”武汉幸福农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亚雄兴奋不已,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2022年,土生土长的幸福村人陈亚雄,敏锐地捕捉到了家乡发展的机遇,以返乡青年的身份创办了武汉幸福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武汉米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踏上了创业之路。
2024年初,依托中药材基地的建成发展,陈亚雄发起“幸福膏药铺”项目,全面参与共建。在传承传统“长兴堂”膏药老字号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推出“膏悦堂”“陈三一”“柳太婆”三大品牌,开发出枇杷秋梨膏、中药发热眼贴、筋骨消痛贴等特色产品。其中,“柳太婆”膏药上市不久便销售2万余盒,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在市场中冉冉升起。
“这三个品牌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既传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通过品牌与产品的创新,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陈亚雄自豪地介绍道。
依托“国企联村”行动的东风,武汉出版集团与陈亚雄携手合作,共同为村湾农家书屋进行了提档升级。他们将原有的农家书屋搬迁至膏药铺湾,打造了一个集书籍馆藏、农特产品展示、休闲阅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书屋周边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宜人;屋内则陈列着百余年前的膏药铺牌匾和制药器具等珍贵文物,它们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乡风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展现着膏药铺湾的深厚历史底蕴。如今,这里已成为吸引村民和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点,人们在这里领略乡村非遗及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流连忘返。
研学基地启新程,中医药文化薪火传
8月22日上午,高温热浪如汹涌的潮水,将村湾紧紧包裹,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烫意。“国企联村”项目现场负责人、江夏区新华书店工会主席左昭海和陈亚雄、陈拥军走进膏药铺湾中医药研学基地。他们仔细查看新建的多个大棚内刚刚铺设好的人工草垫,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不久后,提档升级的研学基地将迎来首批前来研学的学生们,“接待规模由原来的每天两三百人扩充到千人以上,年收入可达三四百万元。”左昭海满怀期待地说道,仿佛已经看到了研学基地热闹非凡的景象。
他介绍,建成后的基地内设有研学教室、手作工坊、文化展示区等,宛如一座中医药文化的宝库,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基地将吸引一批江夏本地及武汉市的多所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研学课程。
据悉,未来武汉出版集团将继续深化与幸福村的合作,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扩产至200亩,打造集中医药康养、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发展描绘更加宏伟的蓝图。
双方还将携手推进膏药铺湾二期康养民宿群落建设,对现有民居进行改造,打造一批融入中医文化特色的高端民宿。同时,计划引入作家、艺术家等文创人才驻村创作,借助膏药铺湾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设立乡村作家工作室和艺术家工作坊,为其提供灵感和创作空间,走出文旅发展的创新下一步。
从人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到近3万元,从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到如今年收入超30万元,在“国企联村”行动的推动下,膏药铺湾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华丽转身,打造出一个集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交响乐。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