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花山街:孩子们打开暑期托管班精彩“盲盒”,享受快乐“成长营”
2025-08-29 16:15: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胡长幸

实习生 袁喆

近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花山街道白羊山社区、软新社区,为期4周的暑期公益低偿服务托管班正式结课。至此,该街道12个社区、为期3-4周的暑期青少年托管项目圆满收官,超过数百个双职工家庭所面临的“孩子放假了谁来管”的心头难问题,被悄然化解。

暑假期间(主要在7月份),花山街各社区联动社会组织、热心居民、大学生志愿者等多方资源,让托管班不再是简单的“看护”,而是成为孩子们探索兴趣、收获成长的乐园,将暑假这个“看护空窗期”变为“成长黄金期”,交出了一份让孩子开心、家长安心、社区暖心的民生答卷。

上特色课被孩子称为“拆盲盒”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7月底,在白羊山社区暑期托管班的结课仪式上,孩子们跟随大学生志愿者念出的口诀,认真表演起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的基本动作,赢得一片叫好声。他们还表演了快板、合唱等在托管班上学到的本领。

根据开班前的社区居民需求调查结果,花山街每个社区的暑期托管班,除了做到基本的看护、自习等服务之外,还开设了包括文化传承创新、科学精神培育、体能锻炼等在内的特色体验课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中提升能力。

中医药知识和简化版“八段锦”的传授,是部分社区暑期托管班的特色内容之一。

软新社区小朋友练习八段锦

在软新社区,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大二的志愿者郭梦迪,一句句地把八段锦的文字口诀转化为肢体动作,指导小朋友们一起来锻炼身体。

郭梦迪还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课程,通过药材辨识、香囊制作、中医典故故事等趣味形式,让孩子从小感受传统医学魅力,让他们开心、让家长放心。

科普课十分受孩子们欢迎。白羊山社区托管班内,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AI相关知识,展示如何使用AI机器人做饭,吸引孩子们跃跃欲试、指挥机器人炒菜。在春和社区,孩子们用小苏打和白醋模拟“火山喷发”现象,志愿者趁机讲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兰园社区托管班上书法课

非遗漆扇课,食育课,书法课,运动课……兰园社区的托管班特色课程,被孩子们称为“拆不完的盲盒”,因为每天的体验内容不重样,给大家带来惊喜。“孩子回家后既会给大人秀学习成果,也会主动整理餐桌。”家长李女士感慨,暑期托管班也是孩子的成长营。

年轻面孔是志愿服务的主力

在各个社区暑期托管班中,负责秩序维护、作业辅导、特色课教授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年轻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者是大学生,或者是热心宝妈,甚至还有即将上初中的社区少年。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家长志愿者等力量一起,投入精力、奉献爱心,做好暑期托管班的服务。

“我上午帮孩子们辅导作业,下午上一些特色课程,丰富大家的暑期生活。”王定硕是湖北第二师范学校计算机学院的大学生,这段服务经历让他觉得既忙碌又充实。

志愿者教小朋友练习“八段锦”

社区年轻宝妈的细心、周到还有带娃经验,在安全保障和心理疏导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孩子们,进出时别撞着玻璃门啊!”年轻家长徐小兰,在软新社区的暑期托管班上当志愿者,负责考勤管理、秩序维护、午餐发放等服务。当她发现托管班活动空间玻璃门开门方向不对、存在风险时,马上纠正,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

她说,自己时间比较自由,10岁的女儿和小区里的玩伴都在托管班里。能够当志愿者做些服务,还能照顾孩子,她感觉这样挺好的。

徐小兰(左一)在托管班上做志愿者

最小的志愿者叫唐佳禾,是白羊山社区的小居民,今年9月份上初中。他参加过社区前两年举办的暑期托管班。今年,经过家里和社区同意,他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暑期托管班。

唐佳禾帮助老师做起了小助教,管理班级纪律,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中午配合生活老师打饭。当然,他自己带来了学习资料并预习,有不懂的就问志愿者哥哥、姐姐。“以前总是别人帮我,现在,我能帮到大家,感觉自己有用啦!”他很开心。

唐佳禾(右一)给小朋友打饭

家校社一起织牢托管班安全网

安全是暑期青少年托管服务的底线。花山街各社区联合公安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通过“专业引导+细心服务+严密保障”模式,为受托管孩子们全程撑起安全保护伞。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安全教育课是每个暑期托管班的“第一课”。7月11日,棠园社区的活动室内,70余名小学生围在辖区民警身边,认真学习“防溺水六不准”常识。民警还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常见的诈骗套路,提醒大家别上当,吸引孩子们争相提问。

梅园社区的托管班里藏着对安全的极致追求:课前30分钟,老师检查桌椅棱角防护垫是否完整;户外活动时,6名志愿者分区站位,确保孩子始终在视线范围内。“孩子回家说老师比妈妈还啰唆,但这份啰唆让我们上班特别踏实。”家长王女士表示。

桌椅棱角处装上防护垫

软新社区暑期托管班服务机构、青羽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冰介绍,社区暑期托管教室位于二楼,采用“一楼报信息+工作群联动”的方式:家长到一楼门口,报孩子姓名与编码,一楼人员随即在工作群通知二楼考勤老师;二楼考勤老师收到信息后,告知对应孩子,孩子准时下楼。而考勤老师就是家长代表,如此安排既便捷又保障孩子安全。

小朋友结束当天托管时要和家长一起签退

据悉,各个社区的托管班普遍采取了孩子受托情况的动态反馈机制,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发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现场照片,家长们也可通过微信群实时反馈接送孩子动态。

记者还了解到,一部分学校资源也成为社区暑期托管班的共建力量。

兰园社区自去年起,在街道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得以使用附近某学校的空闲教室举办暑期托管班。这种托管班一经推出,大受家长的欢迎,认可安静、封闭、安全的环境。周边的杏园、棠园等社区也申请将托管班移到了校园内,获得好评。

率先推行公益低偿模式,惠及千余人

“社区想把好事续,家长众筹来搭台。你一点,我一点,不管多少都情满意满。头个众筹托管班,第二年就开了篇。第三年,名气显,报名排起长队来……”这是一段快板节目的台词,被白羊山社区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表演过,说的是社区率先开办公益低偿托管班的事情。

白羊山社区辖区内青少年占比高,因此社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除了营造丰富的活动空间外,社区还搭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儿童服务机制,从2021年开始举办暑期公益托管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开班

2022年,由于居民对孩子暑期托管需求日益增加,白羊山社区申请到惠民资金,努力扩大暑期托管班服务规模。可由于经费有限,增加了托管名额也还是“僧多粥少”。

2023年,白羊山社区联合青羽志愿者服务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先尝试“半低偿”模式,由家长承担部分成本;后来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逐步调整为“全低偿”,通过合理的小额费用众筹,既减轻了社区的经费压力,又让托管班得以持续运转。

次年,花山街道借鉴白羊山社区的经验,在所有社区推广“社区筹一点、市场让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暑期公益低偿托管班模式。该街道也成为武汉市首个全面推出公益抵偿模式暑期托管班的街道。

暑期托管服务成民生实事

结果显示,因为孩子单人支出费用较低,而托管时间延长到3-4周,社区能够调动更多资源提供更丰富的儿童成长型服务内容(包括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极大减少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大多数家长都能接受这样的托管模式。

据悉,2023年到2025年,花山街共计有超过1000人次的青少年享受了公益低偿托管班服务。今年,该模式甚至被复制到光谷其他街道社区。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