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陈林 田星
“现在想想依然感到后怕,当时的情况还是非常凶险的,幸亏抢救得及时。”8月30日零时许,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介入导管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心肌保卫战”宣告大捷。在得知患者成功救治、转危为安后,该院心功能科主任夏菲长长舒了一口气。
据了解,8月29日深夜,家住江夏区舒安乡的熊大爷(化名)突发胸痛,胸闷、大汗来到江夏区舒安乡卫生院就诊。当班医生熊明月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并通过“江夏区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将心电图数据实时上传。
抢夺时间的赛跑,保卫心肌的战役就此“开启”。当晚9点56分,数据抵达江夏区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夜班值班医师快速诊断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从上传到诊断仅耗时3分钟。诊断结果一出,值班医师立即一键触发“危急值报告”流程。一方面,电话直接通知社区医生诊断结果及病情的紧急性;另一方面,迅速与胸痛中心专家对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专家远程指导社区医生,让患者立即嚼服“心梗一包药”、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转运准备。
救护车也在第一时间奔赴舒安乡接患者,同时启动“双绕行”机制,即绕过急诊和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直接将患者送往该院导管室,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胸痛中心团队也迅速在导管室集结、准备手术。
23点16分,患者被送入该院导管室,开始进行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前降支近端闭塞,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于23点54分成功让导丝通过闭塞血管,并植入一枚支架。随着支架的植入,患者的生命通道被重新打通,转危为安。“从患者进入我院导管室,到打通患者生命通道,整个过程仅用了40分钟,远低于全国胸痛中心90分钟的标准,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30日上午,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邓昭武查房,再次评估了患者病情,并表示,胸痛中心“双绕行”机制的高效运转,最大限度缩短了患者心肌缺血时间。该患者目前恢复良好,前降支血流通畅,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据悉,该院自2016年牵头建设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以来,已构建起一张连接市-区-社区/乡镇/村的三级医疗机构的庞大网络。经过数年发展,中心已从最初连接几家试点单位,扩展到如今覆盖全区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心电一张网”,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向基层的“下沉”。中心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确保每一份上传的急诊心电图都能在10分钟内得到专业诊断报告。针对急性心梗等危急值,我们实现了“即时诊断、即时预警”,为基层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截至目前,江夏区远程心电诊断总量已突破18万例,仅今年成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危急病例就超70例,全部实现了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救治。”江夏区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心功能科负责人夏菲介绍,心电图检查简便、快捷,对急性心梗和心律失常的确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日,该中心依据《远程心电图危险分级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结合江夏本地心电图诊断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精细的危急值与预警值分级分层标准。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危急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也使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得以早期发现、及时转诊,显著提升了远程心电诊断的内涵质量和服务效能,更好地助力基层医生,惠及广大患者。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