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兰子君
“江风裹着水汽拂过脸颊,远处长江大桥的车流声与轮渡鸣笛声交织,你们听,这是武汉最鲜活的声音。”镜头前,坐在轮椅上的李一鑫微微侧耳,用细腻的描述带领观众“云游”江城。这位23岁的姑娘,虽因脊髓受损致下半身瘫痪、视神经受损陷入黑暗,却以直播间为“战场”,不仅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更拉起一支“全家战队”,在助残助农的道路上点亮了无数人的希望。
近日,她的“助残助农直播创业”项目,从2025年武汉市残疾人创业计划书大赛百余支队伍中突围,斩获二等奖。“我想站在这里告诉所有残友,曾经我以为人生只剩黑暗,但现在我做到了,你们也一定可以!”
巨石之下,母爱撑起重生的微光
时间倒回2022年夏天,彼时的李一鑫还是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的女孩,正和同学规划着爬山行程,一场意外却猝不及防——一块突然倒下的巨石狠狠砸中了她。当她从昏迷中醒来,医生的话语如同惊雷:“脊髓严重受损,下半身可能终身瘫痪,视神经损伤导致双目失明。”
“那时连喝水都要妈妈喂,稍微动一下,骨头缝里都像扎着针,疼得浑身冒冷汗。”回忆起那段黑暗岁月,李一鑫的指尖会不自觉攥紧衣角,但语气里已没了当初的绝望,“我不止一次想过放弃,觉得命运把所有门都焊死了,连透口气的窗缝都没留。”
是母亲程文华,成了她坠入深渊时唯一的光。这个常年在生意场打拼总带着几分严厉的女人,在女儿病床前卸下了所有坚强的铠甲。“第一次看到她浑身插满管子,脸白得像纸,我的心像被生生撕成了两半。”程文华告诉记者,自己至今记得,那几年几十场大小手术,她总是先在走廊抹掉眼泪,再笑着走进病房。
清晨,她会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李一鑫的脸颊,轻声讲述窗外的天气;康复训练时,她跪在地上,一遍遍帮女儿活动僵硬的腿部,汗水浸透衣背也浑然不觉;夜里,她就蜷缩在病床边的折叠床上,只要李一鑫发出一点动静,哪怕是翻身时被子的摩擦声,她都会立刻惊醒查看。
“妈妈的手总是暖的,不管多累,她帮我揉腿时都不会敷衍一下。”正是这段相互支撑的时光,让李一鑫读懂了陪伴的重量,也让她暗下决心:“如果我能好起来,一定要帮更多和我一样的人,还有那些像妈妈一样辛苦的劳动者。”这份初心,成了后来她投身助残助农事业的最初种子。
轮椅上开播,用声音搭建希望桥梁
2024年4月,在家人的鼓励下,李一鑫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姐姐给我看了好多残疾人直播的案例,说我声音好听,还会弹钢琴,或许能通过镜头和大家聊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星星子一家人”自媒体账号正式上线,她的创业路,就从轮椅旁的一张小桌、一部手机开始。
首次直播的紧张,李一鑫至今记忆犹新。“镜头打开前,手心的汗把衣角都浸湿了,既怕看不见镜头找不准方向,又怕说话结巴会让大家失望。”那时,母亲站在镜头旁,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一遍遍说“别怕,妈妈在”;姐姐举着相机,反复调整角度,确保观众能清晰看到她的笑容;表哥则蹲在一旁调试设备,反复确认“声音清楚,没问题”。
当“大家好,我是星星子”的声音透过直播间传出,第一条“加油,你超棒”的弹幕弹出时,李一鑫突然松了口气。那天,她弹了首《小星星》,絮絮叨叨分享了康复时的小趣事——比如练站立时摔了多少跤,妈妈如何变着花样给她做营养餐。虽然只有几十位观众,却收到了满屏的“抱抱”和“加油”,“那一刻我觉得,黑暗里好像真的有光透进来了。”
从此,直播间成了李一鑫“看见”世界的窗口,也成了她向世界传递力量的平台。戴着耳机,她靠听弹幕节奏把控直播流程:聊武汉的烟火气,从户部巷的热干面香到东湖的晚风;试练轮椅搏击,在教练指导下挥出拳头,告诉观众“坐在轮椅上也能有力量”;弹起练了无数遍的《萱草花》,旋律里藏着对母亲的感恩,也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8个月时间,“星星子一家人”的全网粉丝从几十人涨到8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百万。但李一鑫没停下脚步,一次和家人聊起家乡的农产品,听说很多农民为谋生路不得不外出打工,又想起身边很多残友因身体原因找不到工作,她心里有了个念头:“我有直播间,能不能把助残和助农结合起来?这两件事,我都懂其中的难。”
一家人的力量,托起一群人的希望
李一鑫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这支“全家战队”,迅速明确了分工:母亲程文华从零学起直播运营、“海归”姐姐扛起视频策划、拍摄和剪辑的活儿、表哥发挥商业经验,对接农户、谈合作品牌,而李一鑫,作为团队的“灵魂IP”,始终站在镜头前,用真诚打动每一位观众和合作伙伴。
此前,团队对接了一个辣椒酱品牌,创始人放弃大城市事业,返回家乡制作辣椒酱,坚持不添加防腐剂和香精,还解决了老家20多位农民就业问题。李一鑫很受感动,尝过产品之后更坚定了信心,决定为这款产品推广。于是团队成员一起设计脚本、拍摄视频、组织话术、筹备直播。她们把辣椒酱和湖北非遗四季美汤包结合,拍摄的视频获得厂家和粉丝一致好评,厂家还特意给李一鑫颁发了“品牌星推官”证书。
如今,“星星子一家人”已与多家乡镇品牌达成稳定合作,辣椒酱、葛根粉、土鸡蛋、手工豆制品等农产品通过直播间走进了城市家庭。
采访尾声,李一鑫的指尖轻轻落在琴键上,《萱草花》的旋律缓缓流淌。偶尔弹错的音符,在阳光里显得格外温暖——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仿佛为这位追光者镀上了一层微光。
“接下来,我们想搭建残友直播间,把经验和资源都分享出去,让更多残友能实现自立,获得自信。”李一鑫笑着说,“黑暗里走过来的人,更知道要把光传给谁。我想和大家一起,把助残助农的路走得更宽、更远。”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