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黄武略
摄影:通讯员 黄明杰
“同学们,‘返利’藏着敲诈陷阱,‘低价捡漏’背后往往是骗局!”教师节前夕,华中科技大学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48岁一级警长熊家伟手持案卷,正为数百名学生拆解“返利”“低价捡漏”等诈骗陷阱。这堂特殊的课程,来自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喻家山派出所的“反诈讲师团”。
这支由熊家伟、王东、涂小红、姜瀚、姚瑶5名社区民警组成的“讲师团”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园里,用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织就了一张专属青春的反诈防护网,成为这个教师节里最特别的“校园导师”。
二十年“备课”:把案卷变教材,让警示深入人心
“2015年,有个华科学生蹲在派出所门口哭,说2万元学费被‘公检法’骗局骗走了。那场景,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提起成为“反诈讲师”的初心,熊家伟从抽屉里翻出8本泛黄的“反诈日记”——这是他二十余年基层工作的“备课笔记”,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着案件细节:“2018年9月,某学院学生刷单被骗3000元”“2022年3月,‘敲诈’案,学生被索4.8万元”,甚至骗子的话术逻辑、学生的心理变化,都被他用红笔标注得清清楚楚。
“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最容易被‘唬’和‘贪’套牢!”靠着这些一手资料,熊家伟琢磨出“案例拆解教学法”。
讲“唬人骗局”时,他找出被骗案例的共同特点:“你们看,骗子连辅导员名字都能说对,但记住公检法从没有‘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转账!”去年9月,一名学生接到“办案人员”来电后,立刻跑到派出所找他核实,成功保住3万元生活费。
对付“贪字骗局”,他更有“杀手锏”。在一次选修课上,他播放了一段“诈骗”的笔录视频:画面里,一名学生捂着脸崩溃大哭,反复说“骗子要把视频发给我爸妈”。“他们先让你下小众APP,其实是偷你通讯录;一旦录屏,就拿‘曝光’威胁转账!”话音刚落,台下有学生立刻掏出手机,删掉了刚下载的可疑软件。
“开学季讲学费诈骗,毕业季讲求职陷阱,节假日提醒红包返利”,熊家伟的“课程表”永远跟着学生需求走。最初只有几十人的选修课,后来因为报名人数太多,不得不换到能容纳200人的大教室。
如今,华科东区的电诈发案率比2015年下降62%,“以前学生见我躲着走,现在会主动凑过来问‘熊警官,最近有新骗术吗’。”熊家伟笑着说,这份“师生互动”,是他收到过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刑侦老兵转型“课程规划师”,织就全链条反诈网
“2022年11月,一名地大女研究生因征信问题想办校园贷,结果泄露了个人信息。骗子通过QQ屏幕共享看到她支付宝里的50万元后,以‘安全验证’为由,让她在寝室独自操作,最终骗走了全部钱款。虽然我们追回了14.8万元,但剩下的钱至今没找到。”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教师节专题课堂上,52岁的一级警长王东再次提起这个案例,台下学生的表情从好奇变成凝重。
有着多年刑侦经验的王东,2019年从洪山分局刑事侦查大队调岗至喻家山派出所后,便成了地大校园的“常驻讲师”。面对2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他深知“发传单、贴海报”的传统宣传效果有限:“学生们看一眼就忘,但用身边人的案例讲课,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诈骗离自己很近’。”
为了让“反诈课程”更系统,王东化身“课程规划师”,总结出“四步走”教学模式:开学季开展集中大课,实现新生反诈教育全覆盖;每天向学校学工部、各学院通报前一天的诈骗警情,做到“防一防十”;联合学校开设可修学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微课”,让反诈知识成为“必修课”;对大额被骗学生开展一对一关爱帮扶,帮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2021年,在派出所的推动下,地大还将防诈骗课程正式纳入教学体系——每周一、三晚上,东区教学综合楼的教室里总能坐满听课的学生,听课的学生们纷纷感叹道:“王警官的反诈课程不仅讲解生动有趣,而且案例丰富翔实。”
同样用案例打动学生的还有姜瀚警长。有着23年刑侦工作经验的他,前年成为地大东区社区民警后,便把自己办理过的案件整理成“教学课件”,用“讲故事”的方式解析骗术:“骗子第一步会用‘低价’‘福利’钓你,第二步会套取个人信息,第三步就开始威胁要钱……”一名学生听完课后说:“姜警官会把笔录、视频资料都展示出来,让我们看清骗子的每一步预谋,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就知道该怎么躲了。”
老“导师”传经验,新“讲师”注活力:警校共护青春
“涂警官,我同学被骗了,还能追回来吗?”在华中科技大学西区,51岁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涂小红刚下课,就被学生围住。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近期的办案记录:“你看这个案子,虽然追回了一部分,但花了3个月时间。防范永远比补救更重要。”
作为讲师团里的“暖心导师”,涂小红最懂学生的顾虑——不仅要教防范知识,还要帮他们解心理疙瘩。“很多学生被骗后会自责,甚至不敢告诉家长,有的还会偷偷哭。”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陪着学生做笔录,帮着联系银行冻结账户,还会跟学校一起开展心理辅导:“我们既要帮他们止损,更要帮他们走出阴影,不能让一次诈骗影响一辈子。”
25岁的姚瑶,则给“讲师团”带来了“年轻活力”。她会用学生熟悉的语言互动:“大家有没有在闲鱼上见过‘低价球鞋’?是不是心动过?”见台下有人点头,她立刻接上案例:“上个月有同学买低价品牌鞋,先付了500元定金,结果被拉黑了!”生动的互动让课堂氛围格外热烈,“以前觉得反诈课很枯燥,现在才知道这么重要!”课后,一名学生说。
“我们想做的,不是简单讲几堂课,而是让反诈知识真正内化到学生心里,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的‘护身符’。”喻家山派出所副所长叶欣说。
从刑侦民警到校园“反诈讲师”,从单一个案宣讲到警校共治的全链条防护,喻家山派出所的5名民警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一次次耐心讲解,将反诈种子种进学生心里,守护着数万青春不受骗。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