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邓健文 夏丹
在今年秋季征兵的热潮里,来自武汉市蔡甸区的热血男儿毅然选择报名投身军旅。连日来,他们的身影在蔡甸区役前教育训练场上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
其中,有一对来自蔡甸区消泗乡的双胞胎兄弟胡文涛、胡文水,还有一对来自蔡甸区蔡甸街的堂兄弟毛礼康、毛礼杰,他们怀揣着对军营的无限憧憬与报国之志,用热血书写别样青春篇章。
双胞胎兄弟约定“先读好书再穿军装”
来自蔡甸区消泗乡的胡文涛和胡文水是双胞胎,两人自小对军人充满崇拜。
胡文涛在训练中
“曾爷爷扛过枪,爷爷护过村,保家卫国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训练休息之余,胡文涛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眼神坚定地告诉记者,兄弟俩的曾爷爷胡金访是一名老党员,爷爷胡树海曾担任村民兵连班长。
胡文水在训练中
“小时候最爱听爷爷讲故事,他总说‘国家强大了,腰杆才能硬’。”弟弟胡文水笑着说。
祖辈的言传身教在他们心中埋下参军报国的种子。高考后,兄弟俩约定“先读好书,再穿军装”,如今双双大学毕业,便第一时间报名应征。
“终于能像爷爷说的那样,用肩膀扛起责任了。”兄弟俩表示,“一定会刻苦训练,争取顺利入伍。”
堂弟鼓励堂兄减肥锻炼参加役前教育
训练场上,还有两名身姿挺拔的青年正与其他预定新兵一同接受严格的队列训练。这对来自蔡甸区蔡甸街的堂兄弟毛礼康、毛礼杰,一个怀揣着“到部队淬火成钢”的锻炼梦,一个立志“考军校续写家国情”,兄弟俩携手走进役前教育营。
24岁的哥哥毛礼康,毕业于武汉东湖学院。“爷爷总说,部队是大熔炉,能把铁炼成钢。”他介绍,从小听着爷爷在铁道兵炊事班“一口行军锅煮热千里雪”“肩扛面粉支援前线”的故事长大,橄榄绿早已成为心中最美的颜色。
毛礼康在训练中
毛礼康由于体重偏高,几次报名都没通过,他就一边上班一边坚持锻炼,由于体重基数偏大,很难减下来,曾有放弃的念头,都在弟弟毛礼杰的鼓励下坚持下来。
比哥哥小四岁的毛礼杰,是武汉纺织大学大二在校生。与哥哥不同,这个阳光开朗的男孩目标明确:“我要考军校,像爷爷那样当一名有本领的军人。”受爷爷影响,他从小痴迷军事知识,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现代兵器》《中国军队》等书籍。
毛礼杰
“爷爷18岁入伍,在炊事班不仅要保障伙食,还要学习识图、急救,甚至参与铁路抢修。”毛礼杰说,爷爷常教导他“军人不能只有热血,还要有担当的底气”,这让他早早定下“考军校、学指挥”的志向。
此次役前教育,他特意带上笔记本,把每天的训练心得、教官讲解的军事知识一一记录,“这是我备考军校的‘第一份实战教材’。”
蔡甸区征兵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两对兄弟是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缩影,近年来,该区适龄青年应征比例逐渐提升,越来越多像他们这样的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立志在军营中书写青春华章。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