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地,一朝得解,硚口区检察院让志愿者真切感受到公益诉讼的力量
2025-09-24 19:3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桂雨

“没想到我偶然发现的问题,通过‘益心为公’平台反馈后,能这么快得到检察院的响应,还解决得如此彻底!”9月22日,在武汉市硚口区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现场,志愿者张老师站在曾经垃圾成堆、如今整洁有序的空地前,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对检察官说道。

2025年6月初,一场大雨过后,硚口区某待建工地一侧的围挡轰然倒塌。潮湿的泥土与瓦砾间,塑料袋、废旧建材和各式生活垃圾混杂其中,在夏日高温的炙烤下,蒸腾出阵阵令人作呕的异味。这一景象,恰好被每天步行经过此地、在附近高校任教的张老师看在眼里。

“这块地正好位于居民区和小学中间,这么多垃圾露天堆着,孩子们上下学都要路过,太让人担心了。”作为一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张老师深知此类环境问题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她随即通过检察云平台反映了这一情况。

收到线索后,硚口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勘查。眼前的景象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倒塌的围挡背后,建筑弃料与生活垃圾混杂堆放,占地面积竟达120立方米,其中混杂的生活垃圾约15吨。这些垃圾不仅破坏市容,更在高温下散发刺鼻气味、滋生大量蚊蝇,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和师生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必须尽快推动整改,绝不能让孩子们和居民天天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检察官们在现场表示。

经深入调查,检察官们发现,这块土地属于区属国企收储的待开发土地,但因长期闲置、缺乏系统管理,监管职责存在模糊空间,导致该地块成为偷倒垃圾的“重灾区”。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迅速展开行动,走访了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执法局等多个部门,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精准厘清了土地权属与监管分工,确认区城管执法局作为垃圾监管的主管部门,负有法定监督管理职责,同时街道办事处也被赋予相应属地管理权限,两家单位在职责上既交叉又互补。

为彻底整治环境污染、及时消除公共卫生风险,硚口区检察院先后多次与区城管执法局、街道办事处展开审前磋商。检察官们深入沟通相关法律规定与职责分工,明确由区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垃圾清运及围挡修复,街道办事处同步配合开展现场协调与秩序维护,共同督促权属单位履行整治责任。6月11日,该院向城管、街道制发了《磋商意见书》。

“保护环境、维护公益,不是哪一家单位的事,需要咱们同心协力、系统治理。”磋商过程中,检察官多次强调。

“同检察院磋商后,我们高度重视,立即组建专班开展整治。”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道,“厘清职责分工后,我们迅速行动,不仅在一周内完成了该地块的垃圾清运和围挡修复,还以此为契机推进全区综合治理。”

据了解,区城管局在重点区域加装了智能监控设备,实现了对偷倒垃圾行为的24小时智能识别和预警,同时,建立了建筑垃圾电子联单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建筑垃圾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

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也补充道:“我们建立了‘社区-街道-城管’三级联动日常巡查机制,安排专人每日巡查该地块,还在周边小区设置了2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引导居民规范投放。”

7月15日,检察院通过跟进调查,确认所有问题已整改到位。曾经垃圾成堆的“重灾区”,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了整洁有序的空地。

“看着这块地从脏乱差变得干净整洁,我真切感受到了公益诉讼的力量。以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保护,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进来,一起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张老师望着眼前的一切,期待地说道。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