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满菁
10月17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黄龙山社区的“汉绣拜师宴”在光谷第十二小学礼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传统拜师礼、汉绣作品展示、非遗文化体验等形式,弘扬汉绣的技艺精髓,推动社区妇女事业蓬勃发展,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实践。

非遗传承赋能妇女发展,激活“她力量”
活动现场,国家非遗汉绣传承人黄春萍身着亲制的汉绣马面裙,端坐主位接受弟子拜师。15名社区绣娘代表集体宣读拜师帖,行三鞠躬礼敬茶,黄春萍逐一赠予回徒贴与绣针,并寄语“先修德、后习艺,守正创新”。
这一传统仪式不仅传递了汉绣技艺的薪火,更通过“师徒契约”制度,构建了“传帮带”人才梯队,为社区内全职妈妈、待业女性等群体搭建了技能提升与居家创收的平台。

“以前觉得刺绣是老手艺,现在通过社区举办的汉绣培训班,我不仅掌握了汉绣针法,还和姐妹们一起用发光丝线制作科技绣品,上个月社区帮我们链接到销售渠道,光我一个人就卖出了800块钱的绣品!”绣娘姚伟的分享引发共鸣。
自2022年黄龙山社区开设汉绣培训班以来,已吸引200余位汉绣爱好者参与,培养了16名绣娘骨干,其中超半数为高学历全职妈妈。
社区党委书记邱颖介绍,社区结合光谷科技产业特色,开发出能发光的“科技汉绣”作品,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既传承文化,又帮助女性实现经济独立。
科技汉绣进校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拜师仪式后,汉绣文化市集热闹开市。市集分为大师作品展区、展示展销区、汉绣体验区和非遗文化互动区四大板块。在作品展示区,来自光谷第十二小学的科技汉绣社团班的孩子们用发光丝线绣制的16件“科技汉绣”主题作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此碰撞出诗意火花。

邱颖介绍,据了解,黄龙山社区自2024年开启的“科技汉绣进校园”项目开展以来,与光谷第十二小学共建开办的汉绣社团班已累计教学35课时,12名社区绣娘骨干化身汉绣导师,每周轮番上阵传承非遗文化。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汉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社区文化共建。截至目前,汉绣导师共带领孩子们创作汉绣作品87件。
绣娘堵瑞娜透露,社区与光谷第十二小学合作开办汉绣社团班后,我作为汉绣老师站上了讲台为孩子们讲解传授非遗技艺,我家姑娘在学校里的那些小伙伴都在跟我一起学汉绣,我也成了她眼里的“超人妈妈”。
“非遗+治理”双驱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我们借鉴‘妇联+网格+家庭’治理经验,将绣娘团队纳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汉绣为支点,带动更多的非遗手作人加入到社区队伍中来,撬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邱颖表示,通过“非遗+”模式,绣娘们既当讲解员传播非遗文化,又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带货,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其创作的“最美光谷”主题科技汉绣作品更成为社区文明宣传的生动载体。

社区还建立“公益基金”,号召汉绣等非遗产品销售收入反哺社区建设,形成“以非遗养非遗”的良性循环。
据悉,近年来黄龙山社区通过组织汉绣培训、开展非遗文化市集等活动,不仅为辖区女性提供了一个学习新技能的平台,更激发了她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创造力。绣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汉绣活动,她们不仅学到了技艺,更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