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李丰讯:办案“老辣”的年轻探长
2025-10-27 21:27: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陈科先

摄影 通讯员 陈昭宇

2021年秋天,寒意初显。带着一腔热血踏入警营,24岁的李丰讯眼里满是“想干出样子”的干劲。入行就撞上“老狐狸”,这位“新猎手”竟想靠嘶吼突破口供。嗓子吼哑了,却只换来一个“有证据就抓我”的挑衅眼神。

“办案急不来,也吼不来,用证据说话。”那天很冷,可师傅的话落在心里,烫得他鼻尖发酸。

四年光阴流转,李丰讯也在成长蜕变。虽然年纪轻,却凭借一股轴劲儿、一颗工匠心、一双铁脚板,成为大家眼中一个能扛事、有担当、专拣“疑难杂症”的办案“老辣”。

一股轴劲儿

“长大后当警察”是山东小伙李丰讯的梦想。然而,高考一分之差,让他与警校失之交臂。2021年10月,他突出重围考上公务员,如愿成为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市场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满怀激情踏入警营,李丰讯盼着大展拳脚。可现实很快泼来冷水:处警不懂方言、抓不住笔录要点、办案毫无头绪……同事虽然嘴上没说,但眼神中流露出来的质疑,让他手心冒汗。

“别人做得到,我也一定可以。”李丰讯暗下决心。他打消租房的念头,决定“以所为家”。夜阑人静时,他钻进案管室,反复研究案卷;周末休息时,他回看处警视频,苦练武汉话。

不分昼夜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和经验,这份“轴劲”很快见效。2022年9月,辖区发生一起高层住宅被盗案。李丰讯从监控里揪出一个一闪而过的模糊身影,锁定嫌疑人向某。可向某到案后,面对监控视频矢口否认。

“零口供”给案件办理带来巨大挑战。正当大家为证据链断裂而犯愁时,李丰讯突然想到案管室里有一起相似旧案。他决定借鉴老民警的做法,说服向某哥哥来辨认“模糊身影”。靠这份证言,案件告破。

“搞刑侦,就得有李丰讯这股轴劲儿。”谈起这位刑侦新锐,副所长金涛眼里满是赞许。同年10月,李丰讯被任命为探长,在刑侦战线挑起大梁。

一颗工匠心

参警1年就荣升探长,这位刑侦新锐备受鼓舞。可真正独当一面时,他才发现困难重重,带队破案远比想象中复杂。

一年前,商户吴先生委托某公司采购员昝某向学校供货,被骗200万元。合同、票据、营业执照等材料齐全,300页交易流水让探员犯愁:“是纠纷,还是诈骗?”

李丰讯接下“烫手山芋”。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钻进案卷堆,逐页研究流水、合同。当目光扫过合同的公章时,他停住了——公章看似正规,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李丰讯立即联系昝某的公司,发现昝某在签署合同前已离职,公章亦是伪造,诈骗行为坐实。

这股钻研劲儿,在后续办案中屡屡见效。2023年3月,武汉6家超市接连被盗,电饭煲、洗发水等日用品不翼而飞,可监控未拍到嫌疑人带东西出门,多个办案单位一筹莫展。李丰讯接手后,没急着看监控,他先去超市踩点:“电饭煲那么大,怎么带出去不显眼?”

李丰讯钻进监控室,把顾客进出的画面分成“进门前”“购物中”“出门后”三段比对。研究了整整一天,他猛地按下暂停键,指向一个“孕妇”:“进门时肚子是平的,出门突然鼓起来。”探组跟着这个“孕妇”,顺藤摸瓜端掉了5人盗窃团伙。

“干刑侦工作,一定要‘钻’进去。”这是李丰讯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以一颗“工匠心”执着地做刑侦“工匠人”。

一双铁脚板

年轻人的热血中,难免带着些许急躁。比起同龄人的“急”,他多了份“稳”——不急于求成,不追求捷径,而是用铁脚板踏出线索,用“笨办法”啃下硬骨头。

今年9月,李丰讯带队抓捕诈骗嫌疑人江某,追到黄陂某地段时,江某消失在监控盲区。周边高楼林立、岔路纵横,队友们跑了半天没头绪:“这跟大海捞针一样,要不先撤?”李丰讯却摇摇头:“监控有盲区,侦查没有盲点。”

他回归传统侦查手段——沿街走访。一次次敲门,一遍遍询问,在无数次“没见过”“不认识”的回应中,李丰讯沉下心来,毫不气馁。“我记得这个人。”走访百余家住户、商家后,一家超市老板的回答,让抓捕行动峰回路转。

李丰讯顺藤摸瓜,在周边公交车站蹲守,成功抓获江某。“我明明躲开了所有摄像头,你们是咋找到的?”江某的如意算盘被李丰讯的铁脚板踏得粉碎。

铁脚板打破僵局,对他而言并非偶然。去年2月,盗窃嫌疑人张某落网后,证据链却一度无法闭环。在近一年的拉锯战中,李丰讯先后十次提审张某,聊家常、讲政策、释法律,成功打破他逃避制裁的幻想,获取关键线索,构建完整证据链条。

参警4年,李丰讯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市局嘉奖1次、优秀公务员2次。荣誉背后,是这位年轻探长在刑侦一线书写的忠诚与担当。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