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张希祉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新一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武汉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花山街道兰园社区入选。
智苑社区是国企棚改还建社区,居民大多是原葛化集团、武汉化工二厂的退休职工,老同事、老邻居住在一起,熟人社会的底色,让社区把为老服务当作温暖大院里的头等大事儿。
“打造‘一碗汤距离’的养老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思路。”智苑社区书记胡云介绍,除了建养老照护中心,社区还联动多方建起老年人服务中心、幸福食堂、乐享学堂,把比较齐全的服务送到、送进老人家门口。
社区8栋1楼的养老照护中心,是老人们的“温馨小家”。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6间独立住房供老人居住,旁边就是淋浴间、休闲区、康复区,专业护理设备一应俱全。77岁的何金明爹爹中风后,在这里得到了专业照护,更让他安心的是,老伴每天下楼就能送来热汤,他常笑称:“再也不怕住养老院见不到家人。”

社区6栋1楼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日均接待200人次,老人们在这里下棋、看报、聊家常,偶尔还能参加健康讲座;旁边的幸福食堂,10元就能吃到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口感软烂易咀嚼。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享受免费送餐,80岁的王绍兰婆婆直言:“十天半月不出社区,我也能过得舒服。”
兰园社区是一个老龄化还建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近四分之一,其中空巢、独居老人占比超60%。“我们把孝文化精神贯穿始终,既要让服务覆盖到,更要让温暖浸润到每位老人。”兰园社区书记袁新江表示。
在兰园社区,一支五百余人的“兰精灵”志愿者队伍,织就了一张深入日常的社区温情之网。志愿者骨干容秋荣提出“1:5”服务法,即1名志愿者对接5位老人,每月上门开展“问行踪、问饮食、问需要,做清洁、做安检、做登记”服务,用细心和坚持,叩开多位独居老人的心门。退役军人高亮带领“夜莺巡逻队”义务巡夜超1000次,不仅压降了事故率,更传承了父子同巡的温情。

为了让养老资源“活”起来,兰园社区还联合花山街社区基金会设立“孝老敬老专项基金”,推广“时间银行”积分制,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实现养老资源循环利用。
如今,兰园社区的“15分钟高品质为老服务圈”已实现全覆盖,重点老年群体有需求,平均12分钟就能得到响应;3000余平方米的孝德文化广场、600余平方米的“幸福居”老年服务中心,均完成适老化改造;社区主干道、楼栋出入口也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