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吴思 程书林 刘咏兰
“以前是咱到处去问政策,现在是政策主动找上门!这笔救助金是救命钱,我现在生活都有希望了。”10月31日,家住三店街的张大爷(化名)给新洲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消息。这个故事要从今年初说起。新洲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市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发现一条预警信息:张大爷家庭因医疗支出骤增,被系统标记为“存在高返贫风险”。

新洲区民政局“两项政策”衔接工作专班迅速将信息推送至所属街道,很快,由街道民政办、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和驻村干部组成的摸排小组便上门走访。
原来,去年张大爷的儿子因病去世,让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我要照顾肢体残疾的老伴,还要供上大学的女儿,实在难以维持。”摸排小组仔细记录情况,协助张大爷整理材料、填写表格,开启了精准救助的“第一站”。

信息同步传回民政局专班后,民政局梳理出张大爷家庭“全息需求画像”,并制定出“一户一策”救助方案:村干部协助提交低保申请,街镇完成入户调查与审批,区民政局按政策发放每月4416元低保金,并启动紧急程序发放12480元临时救助,夯实基本生活保障。区残联将其妻列为重点服务对象,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提供上门照料、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区教育局同步启动教育救助,为其次女落实了每年数千元的教育资助和费用减免。
如今,张大爷逢人便说:“孩子的学费解决了,还有志愿者来帮忙,生活终于有了盼头。”
据了解,2025年,新洲区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单位(简称“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新洲区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并依托市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鄂汇办”APP、“湖北救助通”等线上系统,推动社会救助从“被动申请”转向“主动发现”。
截至目前,通过市级动态监测平台发出的预警,新洲区已成功摸排并介入的困难家庭55户170人,其中27户76人已纳入农村低保,8户25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其余人员均根据其具体困难,精准落实了医疗、教育、临时救助等综合帮扶措施,实现了从“人问政策”到“政策匹配人”的转变。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