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陆缘 胡长幸 姚岗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花山街道软件新城园区里,每天13点20分,“春小妮”中式快餐厅就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他们花12元钱就能在店里畅享近30种荤素菜品、5种主食和3种饮料。
餐厅老板张建不仅靠勤勉打拼在武汉站稳脚跟,更将家人曾经体验过的爱心餐做法延续,用一份份热乎可口的饭菜,为户外工作者筑起温暖港湾。

12元可自选畅吃近30种荤素菜品
10月30日13点不到,送完上午最后一单外卖的曾运兵来到了“春小妮”。和正在做馒头的张建微笑着点了点头,便在一旁排起了队。
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外卖员,大家自觉地跟着曾运兵后面排队,等待13点20分的开餐时间。

正式开餐前,外卖小哥们等餐厅服务员打好餐后,他们才开始拿起餐盘,选用自己想吃的菜肴。
“小哥们素质都很高,他们在外跑了半天,饭量多一些,怕在前面把菜打完了,所以故意拖后在我们餐厅服务员后面的。”张建说,为不影响其他顾客就餐,骑手们自觉避开中午就餐高峰期,吃完后,还会主动把餐盘送到回收处,减轻店员负担。“这种默契是双方自然形成的。”
曾运兵挑选了自己喜欢的红烧肉,再配上几道荤素菜,到收银台支付了12元后,就开始享用起来。这里的饭菜非常合胃口,而且经济实惠,能够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他说道。
原本给外卖小哥的自选套餐定价是10元,可夏天时不少骑手想喝点可乐、雪碧等饮料,于是有人向张建提出加两元钱让餐厅提供冰饮料的建议。于是,12元套餐就诞生了,还管喝饱。

针对困难人群推出免费的A套餐
“如果您在外面遇到了困难,没有钱吃饭,只要进店小声告诉收银员,要一份A套餐就行了。”在春小妮餐厅正门口显眼处,有一张从2020年开店起就贴着的海报。
这份善意,源于张建的亲身经历。

今年38岁的张建是监利人,中学毕业后,他便随父亲前往浙江杭州闯荡,从酒店传菜员做起,后来当服务员、学做包子,再到投身快餐行业,一干就是十余年。
在杭州打工时,张建所在的饭店,以及很多当地餐馆都推出有免费供餐、爱心打折等善举,他的父亲张应发在杭州一家商场做保安时,也吃过几元钱的管饱爱心餐。
2019年底,张建来到武汉,在东湖高新区的武汉软件新城租下门面,计划开一家中式快餐店。2020年5月28日,店子终于开业,主打小碗菜。
凭借实惠的价格、丰富的菜品和干净的环境,很快在园区积累起好口碑。店名之所以叫“春小妮”,张建说:“想让名字有个奔头,就像小女孩慢慢长大一样。”
他效仿杭州的做法,设置了“A套餐”,为暂时有困难的人提供饭菜。2020年,有一些遇到生计困难的人们靠这份套餐渡过难关。
不过,这几年,到在张建店里点“A套餐”的人越来越少,同时他又发现,园区里的骑手经常因为在高峰期送订单错过饭点,或者为了求快、求实惠而不愿意多点饭菜。他便推出了针对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的管饱套餐。“‘A套餐’也会一直保留下去。”他说道。

快餐厅变成了小哥食堂
“在这里12元能随便吃,荤素搭配还干净,老板也没架子,我们都爱来。”骑手陈涛是“春小妮”的常客,有一次送餐过了饭点,有同行骑手邀请他来这里吃。每天中午,“春小妮”变成了“小哥食堂”。
去年10月,店里餐饮服务从小碗菜改成称重菜后,有骑手向张建提议:“能不能给我们优惠点?点少了吃不饱,点多了又不划算。”
考虑到骑手们体力消耗大,且称重菜在高峰期后荤菜可能不足,张建当即决定推出“管饱套餐”,骑手、环卫工人等群体就能不限量享用菜品、主食和饮料。
张建的妻子说,为了让骑手们吃得好,丈夫打破了自己多年坚持的“控菜”原则,一改追求就餐高峰期一过、菜品就基本售罄的精打细算,每天有意多炒些荤素搭配的下饭菜,比如青椒肉丝、回锅肉等。
要是遇到菜品不足的情况,他还会吩咐额外加几个菜补上。“不能让他们跑了一趟还饿着肚子走。”张建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下雨天以及极端天气时,外卖小哥就特别忙,来吃饭的就少一些,于是他还根据天气情况,把一些菜品适当做多一点。

他还将“春小妮”的善意延伸到了社区。今年6月,软新社区托管班的老师因常来店里吃饭,觉得菜品好、卫生有保障,便联系张建为托管班的孩子供餐。张建根据孩子的口味按需做菜,每天准备两荤一素加一份汤,食材都选新鲜的。
软新社区负责人说,有几次送餐,张建还差点中暑,在社区点了风油精,缓了几分钟后就赶回去了。除了关怀新就业群体,张建还向社区慈善基金捐献了爱心。
(图源:新闻记者摄)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