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黄婷婷 郑心怡
实习生 占泺涵
年幼孩子患重病,妻子因此抑郁,他“不抛弃,不放弃”,兼顾家人和驻村工作;面对复杂的驻村工作,曾是工程兵的他,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宣讲落实党的政策,融入乡村基层工作。
驻村六年来,武汉光谷派驻江夏区舒安街道嗣孟村第一书记陈涛以军人的坚毅品格和务实作风,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脚步丈量着民情,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陈涛(右一)在宣讲政策
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9年12月,为增加驻村力量,陈涛听从组织安排,来到江夏舒安彭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彭塘村,陌生的环境和方言障碍没有让陈涛退缩。在驻村老队员柳丑珍的帮助下,他迅速入户走访,摸清脱贫户、低保户、残疾户等重点群体情况,很快融入乡村工作。
“我曾是一名工程兵,在部队也是班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我们的职责,基层工作也是一样的。”1978年出生的陈涛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他是优秀士兵、班长,也入了党。他说:“基层工作总要有人做,再难也要做。”

在走访中,他了解到农户彭勇(化名)因病致贫,“他有鱼塘、还种稻谷。”陈涛说,他和工作队一起上门宣讲有关政策,在他的帮助下落实鱼塘养殖、稻谷种植等产业补贴政策,逐步改善生活条件。“不论是精准扶贫,还是如今的乡村振兴,我们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他说道。
协调抗旱资金,为村里修建蓄水设施
2021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陈涛调任舒安街道嗣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与鄂州大冶接壤的村庄,从村委到分界处仅有2公里。
“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以老人和残疾人为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但陈涛很快调整状态,结合村里实际开展工作。“那段时间,我和队员们每天入户调查,针对有因病等返贫风险的,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

2022年,村里遭遇严重旱情,稻田缺水、鱼塘干涸,村民们心急如焚。陈涛第一时间走访了解灾情,积极向上级乡村振兴部门汇报情况,协调抗旱资金。
他和村民们一起下地查看旱情,利用抗旱资金对老鱼塘进行清淤、扩容和加固,修建蓄水设施,为来年农业生产储备水源。虽然当年旱情仍造成一定影响,但次年这些设施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稻田灌溉,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针对脱贫户的帮扶需求,他落实各项政策,定期开展走访,排查返贫致贫风险,确保帮扶政策精准到位。熊大田铺湾脱贫低保户熊春林因残疾和子女上学致困,陈涛为其安排村水库管理和路边除草两份工作,加上低保金,保障了其家庭基本生活,如今熊春林的女儿已毕业,儿子在读大学,家庭条件逐步改善。“陈书记他们经常关心我们,让我们一家能够正常生活。”走访中,熊春林不住点赞。
坚守奉献,家国责任一肩挑
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里,陈涛始终坚守岗位,但家庭的接连变故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2022年5月,年仅两岁多的儿子患病,先后经历两次手术和两个疗程的化疗。“感到很心酸,当时觉得天都塌了。”提到孩子,陈涛眼角泛起了泪光。

42岁得子的他,十分疼爱和珍惜这个孩子。那段时间,在心疼孩子的同时,还要兼顾驻村工作,只能在医院和村庄之间来回奔波,在孩子病情稳定后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村里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也不能丢了。”陈涛说道。
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的弟弟意外离世,加上孩子生病的双重打击,妻子患上抑郁症。面对家庭的困境,陈涛没有退缩,一边悉心照顾妻子和孩子,定期带他们复查治疗,一边坚守驻村岗位,从未因家庭困难耽误工作。
去年7月,他将妻子和孩子接到村里居住,既方便照顾家人,也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村书记和同事们的理解支持,让他更坚定了坚守的决心。“现在孩子在舒安读幼儿园,我爱人的状态也越来越好。”说话中,陈涛的眼神变得坚定。
“他是真男人,我们驻村工作队都以他为榜样。”光谷驻舒安街工作队队长詹兵看着身边的这位“战友”,既心疼又佩服。“我也很苦,心里苦。”陈涛直言没有办法。
如今,陈涛已经参加驻村工作六年。面对未来,这位不善言辞却务实肯干的退役军人表示,只要有需要,他将继续坚守基层岗位,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