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王峻
通讯员 余洋
11月6日上午,武汉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内,30位志愿者齐聚一堂,在应用心理学硕士孙雪丹老师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疗愈之旅。画笔在纸上游走,卡牌在手中传递,这场以“彩绘心灵,与爱同行”为主题的培训,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助残服务的方式。
当画笔遇见心灵,志愿者开启暖心之旅
刚入职一年的年轻社工陈雷向新闻记者道出了许多新生代志愿者的心声:“在大学时我就开始参与志愿服务,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看到培训通知时,我立即报了名,希望能学到更专业的助残方法。”在孙雪丹老师的指导下,上午的培训以“绘画疗愈”为主线,从自画像的自我认知开始。陈雷在分享环节表示:“自画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志愿者的初心,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很新颖,也很有启发。”

在OH卡牌体验环节,70岁的袁兰香志愿者分享了她独特的感悟。“我抽到的卡牌让我想起了在地铁服务时帮助过的那些盲人朋友。”她动情地说。这位从2010年开始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的老人,长期在地铁站为特殊人群提供引导服务。在“身体扫描”绘画环节,她在作品背面写下了“愿用余生继续奉献”的寄语。“活到老学到老”她朴实地说,“希望能把今天学到的艺术疗愈方法,用在未来的助残服务中。”

从指尖到心间:艺术疗愈让助残服务更有温度
下午的OH卡牌专项培训中,孙雪丹老师为志愿者们提供了系统的技能学习。来自助残机构的资深工作者朱老师在培训后表示:“作为从业者,我们同样需要心理支持。今天的活动既是对我们技能的提升,也是有效的心理减压。”
在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志愿者们学习了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变通技巧。“这些实用技巧对我们一线工作者来说非常宝贵”孙雪丹老师说,“特别是在与精神障碍者沟通时,OH卡牌的非直接性能够降低他们的心理防御,建立起更融洽的助患关系。”

最令人动容的是“手牵手”共创环节。志愿者们共同在7米长的画轴上挥洒色彩,绘制出一幅充满温情的集体作品。70岁的志愿者唐天梁在分享创作感受时说:“从个人创作到集体绘画,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这就像我们的助残事业一样,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袁兰香看着完成的作品感慨道:“这幅画就像我们志愿者队伍一样,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经历,但最终汇成了和谐的画卷。”而朱老师则从专业角度补充道:“这种集体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建设活动,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机构中推广。”
随着培训圆满结束,志愿者们手持共同创作的长卷合影留念。这批掌握了艺术疗愈技能的志愿者,将把温暖与专业带到助残服务的各个角落,用爱心和专业技能推动残健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