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胡静
雪白墙壁映着暖意,共享工具区一目了然,便民雨伞、电热水壶整齐摆放,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翻阅报纸,欢笑声在空间里回荡……近日,走进武昌区紫阳街道梅隐寺社区683小区的“邻里客厅”,这幅温馨的熟人社区图景,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一块闲置的小区“边角地”。
自7月683小区“邻里客厅”筹办以来,梅隐寺社区党委以“邻里客厅”为核心阵地,联动居民、自管党员共商共治,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让邻里温情在共治中持续绽放。

今年,梅隐寺社区聚焦居民议事需求,对683小区一处闲置活动室进行改造,将“邻里客厅”建在居民“家门口”。改造后的“邻里客厅”不仅是议事协商的主阵地,更集成了阅读、谈心、休闲、咨询等多重功能,实现“邻里客厅+”的焕新升级。为确保阵地长效运转,社区还牵头建立共管机制,由小区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组成管理队伍,负责日常维护,从阵地建设到运营管理,全程融入居民力量,让“邻里客厅”真正成为“居民自己的家”。
683小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在一次“邻里客厅”议事会上,居民集中反映3栋楼背后异形下水井盖破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后,社区迅速响应,联合社区第四网格员与小区党员骨干赴现场查勘,以“家庭会议”式的轻松协商氛围,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经过多轮沟通,居民们达成共识:采取“以奖代补资金+居民众筹”的方式筹集改造资金。方案确定后,居民们主动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清理杂物、铲除地面青苔、平整路面;社区则积极申请以奖代补资金,定制适配的异形下水井盖。如今,小区3栋背后路面平整干净,破损井盖已更换一新。
据了解,梅隐寺社区依托“邻里客厅”平台,打造“红梅赞邻里客厅议事会”品牌,通过“小事协商、难事共议”的模式,凝聚居民共识。截至目前,“邻里客厅”已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十余件,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让老旧小区在居民共治中焕发新生机。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