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吴寒 沈小伟 余丹阳
清晨7时许,武汉市新洲区G106国道的薄雾还未散尽,初冬的寒风中夹杂着货车轮胎碾过路面的沙沙声。49岁的李志超正用戴着手套的手擦拭警帽上的帽徽,身旁28岁的陶红中已弯腰将警示桩桶整理好放进后备箱——这是这对师徒结对一年来,无数次路面执勤的寻常开场。
从警26年的李志超,是辖区路况烂熟于心的“活地图”;参警刚满一年的陶红中,曾是手持量尺的土木工程设计师。如今,相差21岁的师徒二人在车流中接力,续写着交警队伍“传帮带”的温情故事。

言传身教,路面是最好的练兵场
“第一次跟着师父上路执法是在国省道上查处重型超载货车出警,我连防护都没做好就到路中央拍照取证。”陶红中回忆起入职初期的窘迫,就在他跨步上前的瞬间,李志超一把将他拽回到安全区域,自己则一边挥手示意,一边顶着呼啸而过的车流摆放警示标志。这个惊险瞬间,成为陶红中从警生涯中刻骨铭心的安全启蒙。
“执勤必须有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护群众。”作为凤凰专班负责人,李志超平日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安全”二字。这简单的两个字里,藏着对徒弟和战友最真切的关怀。

为了帮助非科班出身的徒弟快速上手,李志超把辖区20余条重点路段、70多个隐患点位,还有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都整理成了手写笔记,执勤时遇到类似情况,就当场拆解讲解。“你看这里是视线盲区,勘查时要站在来车方向侧后方。”“询问当事人要避开情绪激动的一方,先安抚再取证。”师父的言传身教,让陶红中进步神速。

入职一年多来,95后小陶警官共查处超速、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600余起,行政拘留无证驾驶等失格驾驶员40余人。他还结合农村道路岔口多、老年驾驶人多的特点,总结出“一看二问三讲”执法方法:看车辆刹车、灯光等关键状态,问清行驶路线和目的地,用通俗的语言讲清隐患危害。这套接地气的方法,让中队执法质效显著提升。
刚柔并济,把道理讲到群众心坎上
去年12月的一个深夜,G318国道上寒风刺骨。陶红中在执勤时发现一辆货车故意污损号牌,示意停车检查时,司机突然情绪失控,一边哭闹一边躺倒在路面中央,想以此对抗警方执法。
紧急时刻,陶红中第一时间打开警车警灯,在车辆后方设置警戒区域,防止二次事故发生。随后,他想起师父“分角色处置”的教导,立刻让辅警上前搀扶,轻声安抚司机情绪,自己则保持严肃态度,告知司机躺卧在路面的危险,并果断将他带离路面。
半小时后,坐在中队值班室里的司机终于冷静下来。陶红中适时递上一杯热茶水:“大哥,遮挡号牌上路会无视交规,一旦出事故就是大事。比起赶时间,家人更希望你平安回家啊!”真诚的话语戳中了司机的软肋,他抹了把眼泪,主动承认错误,接受了处罚。

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风格,正是李志超工作多年摸索出的法宝。“执法不是硬碰硬,要把道理讲到群众心坎里。”在师父的指导下,陶红中将这种方法贯彻到日常的交通安全宣传上。师徒二人一起开展“案例警示+普法宣讲”活动,一年来深入辖区50余个村湾,用方言讲解事故案例,发放宣传手册千余份,让交通安全意识扎根在群众心中。
师徒接力,守护辖区道路平安
“师徒结对不是简单的‘一带一’,是要把这份责任传承下去。”这是李志超常对陶红中说的话。作为有着26年警龄的老交警,他始终把“压降事故警情”作为核心目标。带着陶红中对辖区70余处隐患点逐一建档销号,雨天里,两人穿着雨衣巡查桥面易滑路段;雪天来临前,提前在急弯、坡道撒盐除冰;夜间则重点查处货车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守护道路安全。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陶红中,也把专业优势用到了工作中。他带着工具实地勘查,反复测绘,在学校、村湾周边的路口增设减速带8处,优化信号灯配时3组,更新反光警示路牌12块。“以前这个路口转弯看不到来车,现在加了凸面镜,安全多了。”附近村民的称赞,让师徒俩倍感欣慰。
师徒二人的合力坚守,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10月以来,凤凰中队辖区事故警情同比下降40%以上,事故伤亡率同比下降30%,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5%。

家住市区的陶红中,单程通勤将近90公里,两三周才能回一次家。李志超记着徒弟的辛苦,得知他年底办婚礼,提前一个月调整排班表,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多顶班,让他安心筹备。这份关怀化作陶红中的工作动力,他坚守岗位从不叫苦,今年已连续三个月获评中队“执勤标兵”,用实绩报答师父栽培。
从“75后”到“95后”,这对相差21岁的交警师徒在车流中完成职责的交接与传承。路面上的言传身教、执勤中的并肩作战、日复一日的坚守,让忠诚履职、为民服务的初心,在两代人之间默默传递,愈发坚定。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