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夏诗然
7月29日一早,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村街道110社区“老兵消防应急队”的退役军人小王按时到82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家中检查煤气炉子,并仔细将此前贴上的“关火三步骤”提示单用胶水粘牢。张奶奶每次看到小王来就安心不少,“我年纪大了容易忘事,有时就怕没关牢引发安全事故。”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110社区是典型的老旧职工住宅区,老龄化严重,其中独居、空巢老人近126户。外出未关炉火、使用老化电器、在家中堆积易燃杂物等问题成为社区的消防安全隐患,加上老年人行动迟缓,火灾发生时往往反应不及,许多居民也从未接受过消防培训,遇到火情只会等待119,缺乏初期灭火和自救能力。社区党委书记容玉芳意识到:“给老人发传单、贴标语宣传已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社区必须建立一套更精准、更便民的消防安全体系。”
因此,自今年4月起,社区推出“硬件改造+软件提升”模式,构建起覆盖全社区的“五分钟消防应急圈”,打造适老化消防安全小区,让老年居民的消防安全问题从“提心吊胆”变为“心中有底”。
在街道相关科室的指导下,社区结合人口密度和楼栋布局特点,对117个门栋开展“地毯式”风险评估,经过实地调研和居民意见征集,最终在37门前、53门旁小广场、83门前、116门前和中心广场五个关键点位设置了醒目的红色微型消防柜。每个消防柜内均配备消防水带、干粉灭火器、消防枪头及专业扳手。为确保设备随时可用,社区安排专人每月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无损。这种网格化布局确保社区内任一区域发生火情时,居民都能在5分钟内就近获取消防器材,为初期火灾扑救赢得宝贵时间。
硬件设施到位后,社区同步提升“软实力”,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组织辖区退役军人成立“老兵消防应急队”,并邀请消防大队的专业消防员组织队员和居民进行消防演练,模拟真实火情,指导大家如何快速连接消火栓扣件、铺设水带、精准灭火;讲解防烟面罩佩戴方法、低姿态逃生技巧,以及如何利用逃生绳安全撤离。同时,社区在队内实行“老帮老”结对机制,每位队员负责2到3户重点独居老人,每天早晚两次到结对老人家中进行“安全打卡”,重点检查厨房灶具是否关闭、燃气报警器是否完好;并帮助老人处理老化插线板等危险物品。针对记忆力衰退严重的老人,在燃气灶旁张贴“关火三步骤”提示帖。
自从设立微型消防柜和成立“老兵消防应急队”后,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家住53门的李阿姨说:“以前看到着火只会慌,现在知道怎么用灭火器,心里踏实多了。”83门的张爹爹说:“社区组织的消防演练很实用,连我家小孙子都学会了逃生技巧。”
消防安全无小事,防患未然是关键。110社区通过“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方式,构建起“五分钟消防应急圈”,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火灾应对能力,更营造了“人人懂消防、个个会应急”的社区安全氛围,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