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祁家欣 李芷依 康睿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实践队走进左岭街道星芯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扑下身子、融入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交流、树榜样、微治理、暖民心中书写担当作为的青春答卷。
座谈寻道,解码治理新篇
抵达星芯社区后,实践队在社区工作人员张旻的带领下,深入了解社区的整体布局、功能设施以及日常运行情况。
据悉,星芯社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治理创新:从打造“社区合伙人”机制为居民创业项目输血赋能,到推出“书香驿站”计划激活全民阅读氛围,再到成立“青衿致远”志愿服务队凝聚邻里互助力量……这些由点子变项目、由项目聚人心的生动实践,一步步将“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会”。
看着社区荣誉墙上熠熠生辉的获奖牌匾,有队员不禁问道:“社区治理能取得这么多成果,关键是什么?”
社区党委书记倪燕笑着指向大厅正在纳凉聊天的居民:“我们做的就是把社区事变成自家事,让居民回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有归属感,自然就有了共治的热情。”
正是这份对居民需求的精准回应,让无数件关乎民生的小事落地生根,最终汇聚成了基层治理的大事,为探索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范式提供了生动而宝贵的“星芯方案”。
榜样引领,汲取前行力量
实践队还特别邀请到左岭街道党建办主任邓敏开展专题访谈。
邓敏是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本硕均就读于华科的她,对光谷这片土地饱含深情。“我和武汉早已产生深深的羁绊。”她从巴山蜀水到光谷新城,跨越千里,选择在基层扎下了坚实的根。
谈及社区工作,她坦言,要把事做到群众心里,就得找准“特殊性”,针对不同群体用不同方法,用对方法才能暖到人心。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时,她说:“居民舒展的眉头、由衷的认可、参与的热情,就是最好的答案。”
最后,邓敏深情寄语实践队员:作为华科大的学子,学在华科大,更要行在基层、心系家国。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真正俯下身子、沉到一线,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
这堂来自基层榜样的生动一课,让队员们既读懂了基层工作者“枝叶总关情”的坚守,更坚定了以青春之力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信念。
凝心聚力,共筑和美星芯
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实效,实践队还深度参与社区“层长共治 和美与共”微治理项目行动中,化身“清道夫”分组对社区楼道杂物进行清理。
队员们撸起袖子、挥汗如雨,与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队并肩作战。面对堆砌的杂物,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或协力搬运废弃家具,或细心清扫陈年积垢,将堵塞的消防通道、杂乱的公共角落逐一恢复整洁和畅通。
“以前知道楼道堆杂物不好,但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它堵住的其实是生命通道。”实践队员贺骏青在搬运一个旧床垫后感慨。
在向居民解释杂物堆积的隐患时,有位爹爹主动提出要清理自家门口的废品,实践队员康睿深有感触:当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让自己觉得汗水流得特别值。社区治理,真的需要大家共同发力!”
这场微治理行动,不仅让社区楼道焕新颜,更让队员们亲身体会到基层共治的活力。据了解,星芯社区依托“逢5有约”机制(每月5日、15日、25日及每周五),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等微治理活动,真正将“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青衿送爽,集市惠泽邻里
活动当天,实践队借社区“八・八纳凉节”契机,于社区公益集市上开设绿色环保科普摊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邻里易懂的“清凉补给”。队员们以趣味的讲解介绍垃圾分类窍门,用图文展板演示节能减排妙招,更设计系列互动游戏,让居民在欢笑中掌握“四色分类”等实用知识。
“原来矿泉水瓶压扁了再扔,能省这么多回收空间。”居民李女士边玩游戏边点赞。旁边的小朋友举着答题板雀跃道:“我记住了,垃圾要分四类,投进对应颜色的垃圾桶里。”这场纳凉节里的科普行动,不仅为夏日增添了清爽气息,更让绿色理念随着欢声笑语浸润人心。
活动现场,社区多支志愿服务队还支起凉棚,端出冰镇绿豆汤、现做米糕等解暑吃食,用各色美食冷饮驱散暑热,以多元服务覆盖老幼需求,共同打造出一场烟火气十足的“便民盛宴”。
看着居民们捧着解暑甜品笑谈家常的模样,队员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基层服务的温度,正藏在这一碗汤、一次讲解、一场互动里。能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里,让环保意识、互助精神走进日常生活,便是惠泽邻里的最美风景。
当“喻竹”青年的脚步深入星芯社区的街巷,座谈的思考、榜样的引领、微治的汗水、集市的暖意,共同织就了校社携手的生动实践。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