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沈胜文:他用言行教导我们的,是把百姓放在心上
2025-09-11 12:21: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肖继如 汪仁煌

警营里有一种特殊的“双向奔赴”,那就是师徒间的默契和传承。师父用丰富的经验、深刻的情怀、扎实的本领,引领徒弟不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师徒共同为公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我的师父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百步亭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沈胜文,他便是这样一位将初心藏在细节里的引路人。”9月10日,百步亭派出所青年民警汪仁煌说。

“第一次见到师父,是在派出所的值班室,我当时是一名新警。他半靠在沙发上,双眼微闭似在小憩,手机却没歇着,循环播放的反诈宣传视频在安静的房间里轻轻回响。后来我才知道,为了准备下周进社区的反诈讲座,他已经连续熬了3个夜晚。闭目养神时,他满脑子想的还是怎么把防骗知识讲得更接地气。”民警汪仁煌说。

私下里,民警汪仁煌和同事们称呼沈胜文为“社区保姆”。每天清晨,沈胜文胳膊上挎着个帆布袋子出门,脚步轻快地扎进社区的街巷里。“社区民警一个袋,走到哪里哪里带。”这是沈胜文常挂在嘴边的话。袋子里装的不是别的东西,是一沓沓反诈、防火宣传册,还有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记事本。碰到晨练的大爷、买菜的阿姨,沈胜文就停下脚步唠两句家常,顺手递上宣传册,用武汉话拉家常似的叮嘱:“天上不会掉馅饼,他不想你的,你也莫惦记他的!骗子就想掏你荷包里的钱,你可千万别松口,不听不信不转账,准没错!”要是遇上居民念叨的难事,他立马掏出记事本,笔尖在纸上“沙沙”响,把诉求一条条记牢,转头就琢磨着怎么解决。

一回回跟着沈胜文跑社区,汪仁煌总在细节里看见他的温柔。那天回到警务室,沈胜文刚坐下就翻起手机,屏幕里弹出两条消息:“沈警官,我今天开学啦,下午就去广州上学!”“沈警官,我已经报到了,最近在准备考研,等我好消息!”发消息的,是他帮扶了好几年的困难家庭孩子。这些年,社区里不少困境儿童都受过沈胜文的照顾。孩子们记着这份情,有难处第一个找他,有了进步也第一时间跟他分享。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师父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那笑容里,满是比自己孩子进步还欣慰的暖意。

在所里值班时,沈胜文还有个“习惯”,总是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起初我不解,为什么不去寝室睡觉?直到看见他深夜里手机电话经常响起,或是咨询,或是凌晨被群众求助电话叫醒。”我问师父,他说:“睡沙发方便,不耽误事,也不吵着你们年轻人休息。”那沙发虽不大,却成了他守护辖区平安的“临时岗”。

沈胜文没有破获惊天大案的传奇经历。他的“战场”,是社区里的每条小巷、每栋居民楼;他的“武器”,是装满宣传册的帆布袋、写满民生事的记事本,还有一颗装着百姓的心。他的双手,很少握枪,却常为独居老人提菜篮子、帮放学孩子系红领巾,或是紧紧握着受骗群众的手,一遍遍讲解防骗知识。

沈胜文常说:“公安工作不只有轰轰烈烈,把老百姓的小事办实,让大家过得安心,才是最实在的守护。”

“如今我渐渐明白,警营里的传承,传的不仅是办案技巧、工作方法,更是这份‘把百姓放在心上’的情怀。我的师父,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告诉我:真正的英雄,未必光芒万丈,却能在烟火人间里,用平凡的付出,护得一方岁岁平安。”民警汪仁煌说。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