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92%,“中科·武大智谷”今年可新增超32万方产业空间
2025-09-11 12:21: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李庆

实习生 陈雨欣

通讯员 况昕昀

武昌作为武汉经济规模最大、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区,近年来转型成效显著,发展能级接连跨越多个台阶,去年GDP率先跨越20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又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连续6年领跑中心城区。

9月10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武昌区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92%,数字经济、“双碳”等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武昌区围绕提品质、补链条、促融合的思路,努力把服务业从“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打造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商贸、文旅是武昌的传统优势,该区通过注入“高端元素”提升附加值。比如,在商贸领域,以打造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为目标,通过引入SKP、万象城等高端商业品牌,推动楚河汉街、徐东等传统商圈从“商品销售型”向“体验消费型”转型,上半年武汉SKP销售额突破20亿元,8月29日创下单日销售额1.9亿元的新纪录。在文旅领域,推动开发夜游黄鹤楼、非遗手作体验等产品,努力让黄鹤楼、昙华林等核心IP活起来、潮起来,用沉浸式玩法留住游客,今年以来全区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武昌正从打卡地迈向目的地。

金融、工程设计是武昌区产业的压舱石,该区将其打造成“产业森林”。金融方面,依托中北路金融主轴,除了集聚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外,还重点引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态,比如依托中碳登这一全国平台,积极对接服务省市“两个中心”战略,打造以碳汇大厦为引领的环沙湖“双碳”经济带,目前全区已集聚涉碳企业超460家,营收规模达100亿元。工程设计方面,不仅支持龙头企业推广BIM、CIM等数字技术,而且延展布局绿色智能船舶这一特色产业,推出湖北船舶大厦、武汉船舶大厦等产业空间,让“武昌造”绿色智能船舶挺进万亿级潜在大市场。

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区域,武昌区通过服务业+科技、+数字,努力创造新增长点。服务业+科技方面,联合武大、湖大等辖区高校,合作共建北斗、AI、人形机器人等产学研用基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支持引导曾在武昌就读的学子带着项目回汉创业,在武大、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周边打造“中科·武大智谷”,今年即可新增超32万立方米产业空间,让更多科研成果在武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服务业+数字经济方面,在武昌滨江区域规划数创走廊,布局打造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园区,当前片区累计入驻数字经济企业近1000家,预计全年营收超500亿元、年均增速达20%,已被纳入全市数字经济“三廊一带”发展版图,成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今年8月份,在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中,武昌区连续4年进位升至第40名,是全省唯一进入全国前50强的城区。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