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把牢政治“第一属性”,以“深实新硬”打造“先行尖兵”
2025-09-25 17:33: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蔡恒

武汉市江夏区坚持落实新时代办公厅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及全省党委和政府秘书长会议要求,始终把“政治属性”摆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扛牢政治责任,当好政令畅通、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先行尖兵”。

在政治站位上谋“深”,当好“绝对忠诚”的“先行尖兵”

坚持从政治引领着手,切实将“两个维护”转化为服务决策、保障执行、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一是狠抓“第一议题”。充分发挥“神经中枢”作用,将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作为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的“第一政治要件”,统筹区领导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剖析工作现状、查找差距不足、谋划改进举措,通过“学—照——谋——干——实”的研讨转化机制,将定向领航的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聚力“同题共答”。

始终牢记殷殷嘱托,紧盯“支点建设”和“三个优势转化”的中心大局,服务区委、区政府纵深推进“五区”战略。由“两办”协同作战,构建“1+3+N”运行机制,统筹组织好会商研判、专项调度、实地督办,抓细抓实“十大攻坚战’‘三大转型”等重点工作,推动形成了书记区长领衔抓,区委常委牵头抓,副区长具体抓,全区上下共同抓的生动局面。

三是剑指“顽瘴痼疾”。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检验政治忠诚的试金石。先后制定“精文减会十条”,推出“无会日”、基层监测点、“2+N+1”等工作机制,每季度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整治形式主义情况,推动违规借调、违规开展创建示范评比等10余个问题整改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区级层面文件、会议数量同比压减5%、14%。组织23家重点单位汇编基层减负工作手册,列明“调研考察”“督查检查”等事项正负面清单,以标准一致促行动统一,确保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在政治担当上求“实”,当好“督办落实”的“先行尖兵”

坚持以“三式”督办持续彰显“利剑”作用。一是以“统筹式”督办精准领航定向。

以服务全区“一盘棋”的思想精准发力。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主动协调发改、审批、税务等关键部门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对经济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剖析,精准识别堵点、难点和增长点,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危中寻机,明确方向。二是以“调研式”督办破解发展难题。坚持“督查跟着问题走”,每年选择1—2个课题,构建“谋划——调研——转化”工作链。

围绕乡村振兴大文章,深入全区所有街道和重点村湾,与能人、企业、干部进行深度访谈,全面剖析资金统筹不力、规划设计不深不细等问题,有力推动农业资金拨付由“撒胡椒面”向“精准滴灌”转变,并形成“三圈两线”发展格局。通过深入调研,形成思想共识,转化发展路径,由此陆续“走红出圈”了像“江夏里”这样的精品亮点。

三是以“闭环式”督办拧紧责任链条。我们构建“四单督办+三色预警+结果运用”的全闭环管理体系。在责任压实上突出“关键少数”,设立“交办、提醒、约谈、移交”的“四单督办”机制,压实分管区领导审核把关和“一把手”抓重难点职责,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过程管控中强化动态跟踪,实行“线上+线下”双轨督办,运用“红黄绿”三色预警将任务清单化、节点化,建立现场销号和“回头看”制度,对易反弹问题定期复查,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2022年以来,共督办整改“中梗阻”问题120余个,持续推动了天子山大桥、永旺梦乐城、海康威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开业开园。

在政治能力上砥“新”,当好“守正创新”的“先行尖兵”

锚定新时代服务保障新坐标,以服务工作的“出新”,推动江夏发展“出彩”。

一是“比学赶超”激发“澎湃动力”。2022年以来,我们就把“对标先进、比学赶超”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加紧推进。统筹组织好区委主要领导分系统分战线专题调研,通过“听、转、调”,引导各单位主动“看全国、学先进、找差距、谋发展”;创新开展“四互”(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10场次,覆盖80家单位,真正将问题“晒在明处”、把差距“摆在桌面”,帮助各单位实现从“被动接题”到“主动破题”的转变。

二是“上下贯通”构建“决策智库”。有效整合政策动态、经验借鉴、区情分析等重要内容,全年共编印上报《信息综合》刊物370余期,总结转化区外经验做法10余个,《安徽池州:局长走流程,让群众办事更简便》等经验做法先后在江夏转化落地、迭代升级;建立“信息+督办”联动机制,收集、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交通、供电、供水等热点问题30余个,切实将信息主渠道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三是“高效联动”织密“服务网络”。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络体系,牵头搭建全区政务协同办公平台,集成公文流转、事务审批、督查督办等核心功能,实现“文件线上转、事项指上办、材料屏上看”,推动服务保障从“传统模式”向“数智时代”的升级。

在政治责任上过“硬”,当好“干部提能”的“先行尖兵”

我们认真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推动干部在实践淬炼中挖掘潜力、拓宽视野、提升效能。

一是做有思想的执行者。打造“头脑风暴学习班”的素能提升平台,4年来共围绕汤逊湖组团、文创产业、城市公园等主题,开展考察调研、专题研讨30余场,编印汇聚“金点子”的《交流》刊物40余期,形成《打造沿文化大道商业示范轴的思考建议》等研究成果,做到“走出去”拓视野,“学回来”活思路,“用起来”谋发展。二是当有本领的多面手。按照“提笔能写、遇事能办、问策能对”的要求,建立“学—讲——练—干”提能增效机制,通过“领题学”“登台讲”“轮岗练”“实践干”等方式,让每名年轻干部都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进一步完善跟会制度,让年轻干部分战线走进区级专题会议现场,通过现场听、系统跟、连贯学、全程督,既培养年轻干部对决策部署的领悟力,又在协调上下沟通左右中锻炼执行力。三是寻找有作为的发光人。坚持典型引路,创新实施“发光计划”,围绕办文办会、督查督办、国安外事、机要保密等业务,及时发现身边的“闪光者”,并通过“典型互学”“榜样带学”,持续擦亮“服务无止境、党办有行动”的江夏品牌。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