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王峻
实习生 王明明
通讯员 张亮
9月26日上午9点,武汉市全民健身中心乒乓球馆内传来阵阵喝彩声。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类)暨第六届残运会乒乓球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比赛由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旨在为全市残疾人乒乓球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技艺、交流互动的平台。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市八个区的28名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同场竞技,他们在男子TT8级、女子TT8级、女子TT9级以及听力组等组别中展开激烈角逐。
严格赛制保障公平,小小银球传递真情
走进乒乓球馆,运动员们正在热身区挥拍练球,清脆的击球声此起彼伏。据了解,本次乒乓球比赛7人以下级别采用循环赛决出名次,8人及以上则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组循环,第二阶段采用单淘汰加附加赛,确保每位选手都有充分展示机会、不留遗憾。赛场上,银色小球在墨蓝色球台上来回飞梭,划出一道道精彩的弧线。听力障碍选手们专注的眼神与迅捷的反应展开了“无声的较量”。裁判员和助教们在一旁悉心协助,确保每一位选手都能公平、顺利地完成比赛。
开赛后,球桌上立即节奏紧凑、对抗激烈。听力障碍运动员专注判断球路变化,肢体残疾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蔡甸区主教练周彩平:十六年坚守,见证体育带来的改变
“好球!”看着队员一记扣杀拿下一分,蔡甸区乒乓球队主教练周彩平轻声喝彩。她告诉记者,自己已在残障人士乒乓球志愿教学岗位上坚守了十二年。“带训残疾人运动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周彩平说,“看到他们通过乒乓球变得开朗、自信,身体协调性也改善了,这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她特别提到,场馆每晚七点半开课训练,目前有两位老师带队练习,本次参赛的目标不仅是取得好名次,更是让队员们享受比赛、拓宽视野。
赛场上一张稚嫩而坚定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她是来自蔡甸区的13岁小将蒋玥驰。跟着周彩平学习乒乓球已有5年了。周彩平透露,蒋玥驰每周下了课就会去到场馆练习,一练就是一个半小时。“刚开始是妈妈带着我来打的,后来自己也喜欢上了乒乓球。”蒋玥驰笑着说,“希望可以不怯场,将来能代表武汉参加更大的比赛!”这位年轻小将的斗志,生动诠释了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希望与未来。
在赛场边忙碌的蔡甸区助教吴超,本身也是一位专业乒乓球手。如今,他以助教身份参与残障人士乒乓球义务教学中,每周都到蔡甸区全民健身中心的乒乓球馆中带领孩子们挥舞球拍。“孩子小来学乒乓球可以练基本功,之后参加实战,动脚、反应等都有助于身体协调。”吴超说,“希望用自己的经验为他们扫清障碍,让他们专注于比赛。这份成就感,不亚于自己拿奖。”
红蓝的比赛服、专注的面庞、穿插其间的小白球……赛场宛如一个充满活力与拼搏精神的微型舞台。本次比赛不仅是一场竞技的比拼,更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切磋球技,赛场下畅叙友情。小小的乒乓球,连接的不仅是比赛双方的技战术,更是残疾人运动员们超越自我、融入社会的梦想与桥梁。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