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李庆
9月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大河对话”在武汉开幕。
本次“大河对话”聚焦“大河文明——全球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开展跨领域对话、跨国别合作,系统介绍我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经验,全景展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就,积极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
据介绍,本次活动汇聚全球政界、学界、企业界及国际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大河流域文明的传承发展、水资源安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等议题,推动务实合作。
其间,将举行“数智时代大河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大河文明表达”2个平行论坛,以及“大河文明的生态保护:案例分享与经验借鉴”高级别圆桌会议;围绕“水安全、水生态、长江文明”等主题,组织与会嘉宾考察、感受武汉江城的水韵和魅力。
在武汉,长江与汉江沿岸已建成80余公里的生态滨水空间,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
武汉拥有166个湖泊和相互联系的湿地系统,为打造独具特色的“百湖之市”奠定了生态基础。通过系统性工程,如旧渔场的湿地化改造、水系连通与植被修复,武汉重振了湿地生态功能,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为市民创造了芦苇栈道、荷花浅滩与观鸟点等自然体验空间。
清澈的江水,不仅唤回了长江江豚,也吸引了极度濒危物种鳤鱼重现,成千上万只候鸟栖息在天兴洲,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此安家。
通过建设城市绿道、口袋公园、垂直绿化空间与生态廊道,武汉正在重新连接曾被道路与建筑割裂的绿地,使“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写照。
与会专家表示,武汉的故事不仅是一座中国城市的绿色转型范本,也为平衡全球重要流域的生态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