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孙婷婷
摄影 肖灏
通讯员 周丽芳
“S18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三车追尾。”“收到,马上赶到。”10月2日上午9时许,武汉机场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场高速”)的养护巡查管理员陈嵩阳与搭档正在沿线开展日常巡逻。对他们而言,每一次巡逻都意味着24小时在岗待命。每逢节假日,车流量骤增,事故风险上升,陈嵩阳和同事们更是绷紧神经,一旦发生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参与疏导交通、查看路损,全力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出行。

机场高速素有“楚天第一门”之称,这里是进出武汉市中心、连接天河机场的重要通道。面对“双节”期间激增的车流,机场高速全面启动假日保障机制,通过设置便民服务点、推行“无人机+人工”协同巡查、强化24小时应急值守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广大司乘出行安全、便捷。

今年39岁的陈嵩阳是一名退伍军人,已在机场高速工作15年。当天上午,陈嵩阳和同事从黄花涝养护基地出发,正驾车行驶至S19沿线巡逻,该路段为天河机场至武汉方向,10分钟左右,他就接到调度中心指令,表示S18(武汉市区往机场方向)出现3车追尾事故。由于S18免费开放以后,该道路的车流量激增,发生事故概率相对提高了,他们对该条道路保畅也十分重视,一旦引起大堵车,那必然影响其他司乘出行。赶到现场后,交警已经在现场进行了打围,责任定损后,前面两车迅速驶离,追尾车辆由于车头受损严重,无法行动。陈嵩阳发现司机两口子带着2个小孩站在车外,时不时有大货车经过,他立即上前劝说,“这样太危险了,来往车辆多,大人和孩子不要下车。”经过一番劝说,一家四口上车等待。“我们巡路时经常会遇到司机可能觉得天气太热了,就下车站在路边透气,这是很危险的。”陈嵩阳说,他们巡逻除了保障道路通畅、对全线道路上的施工进行督管、清理路上杂物及路砂外,还要关注司乘的安全或者其他突发状况,引导他们安全出行。随后,他们巡逻过程中又遇到司机临停车辆下车的状况,经劝导,引导司机安全驶离。这是陈嵩阳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我们在家也要保持待命状态,随喊随到。”

对郑成刚而言,他的职责更为多元。除了道路巡逻外,他还负责园区、收费站、新能源停车场及桥下空间等区域的安全检查,不仅要维护道路安全,还要处理侵产侵权等事务。随着科技的发展,郑成刚积极将新技术融入日常工作,自学无人机操作,推行“无人机巡查+地面检查”协同模式,对道路桥梁、边坡、排水设施及交通标志进行全面排查。无人机的高空视角能快速识别边坡裂缝、排水沟堵塞等隐患,大幅提升巡检效率与精准度。“节假日车多,部分驾驶员随意变道、加塞,容易引发拥堵,越乱越堵、越堵越慢。我们不仅要现场人工疏导,也要借助科技手段维护行车秩序。”郑成刚说。

假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团圆与放松的时刻,但对陈嵩阳、郑成刚和他们的同事而言,却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与更紧张的节奏。他们用专业与坚守,默默守护着城市交通的动脉,为每一位出行者筑起安全顺畅的归途。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