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就在身边!江汉区的智能生活图鉴
2025-10-15 18:12: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兰子君

近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正式公示,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拟认定名单,武汉市共有72个项目上榜,其中江汉区成功入选8个。这些项目涵盖教育、医疗、制造、金融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江汉区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先实践。

智慧教育领域

云启智慧围绕高校数字化转型建设,打造三级链接驾驶舱、学生成长大数据服务平台及AI校长助理,实现教育管理智能化。系统可实现精准评价、风险预警和困难生识别,并辅有AI数据驾驶舱,提供实时分析与决策支持,帮助学校更科学地育人和决策。目前已在武汉理工大学落地实施,并推广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云南锡业职业学院等高校。

武汉大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分身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通过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建模复现,生成具备个体特质的“数字分身”,实现从“知识的搬运工”到“智慧的传承者”的跨越;建设名师智慧课堂,集成教材抽取、名师讲解、智能解题、个性化测评和实时实验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教师高效教学与备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发展。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AI医院院长助手系统”,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通过整合全院数据资源,实现对运营效率、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学科发展等关键领域的综合分析,为院长提供实时、精准的决策参考。系统投入使用后,医院决策周期明显缩短,管理响应速度提升30%以上,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医院管理决策科学化、高效化升级。

智慧医疗领域

武汉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落地“语音+AI大模型”生成式电子病历系统,将AI技术深度融入诊疗核心环节,重塑服务模式。系统上线后,医生病历书写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效率显著提升;甲级病历率达到96%,病历更加规范标准。在心内科试点中,AI单日最高生成785份病历,单份书写降至10秒,大幅减轻医生工作负担。目前系统已在多个科室推广应用,累计生成病历超2.4万份,推动医院诊疗流程全面迈向智能化。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武汉市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评价系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通过物联网+AI技术,智能采集学生近视、常见病监测等数据,为管理部门提供不同维度的智能化儿童青少年健康数据统计管理,提升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监测效能,精准制定和开展干预措施,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智能制造领域

联通(湖北)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基于AI视觉检测的汽车总装产线质检平台”,实现了多车型全方位自动化检测,覆盖轮胎、仪表、内外饰、车门等关键部件。平台显著提升生产质检效率,检测准确率达99.9%,生产效率提升20%,年节省成本约240万元。项目国产化率超过90%,入选2024年湖北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质检领域的标杆。

智慧城市领域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建设的“全景视频流移动测量智能应用”,实现了全景视频数据处理与发布一体化。应用于武汉三环内夜间占道停车调查、军运会环境整治、全景视频流自动制图与三维建模、道路碳排放智能计量、“城市智眼”低空遥感智能巡检等场景。有效破解了传统测量效率低、成本高、数据实时性与精度不足、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等行业痛点,在军运会环境整治实施及场馆建设运维中节约成本超9500万元。

智慧金融领域

长江证券的“长江灵曦”大模型智能平台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围绕模型选择、算力利用和应用落地等关键环节,帮助业务团队快速匹配模型、高效利用算力,并灵活搭建AI应用。平台已覆盖2200多名员工,累计创建智能体1300余个。投研环节中,研究员写作效率提升5倍;办公运营中,模型回答准确率提升至90%,人均效率提升60%;营销场景带动新增资产18.6亿元、利润增长超4000万元,助力公司加快智能化转型。

自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以来,江汉区经科局坚持“以场景促创新、以创新带产业”,聚焦数字经济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加速落地转化,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应用场景。下一步,江汉区将持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体系,拓展标杆示范场景,努力形成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江汉样板”。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