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李庆
通讯员况昕昀 刘从坤
船舶动力系统作为航运的核心要素,正经历传统燃料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眼下,位于武昌杨园街道的武汉船舶大厦内,武汉理弘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正与长江沿线多个城市和有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研发推广应用绿色智能技术。
项目负责人介绍,理弘科技核心团队由武汉理工大学船海能动学院知名教授领衔,长期为内河、近海的船舶公司及运营商提供从动力系统集成、混动及氢氨醇等低碳燃料发动机整机到包含储能系统的完整船舶动力解决方案。
今年5月,武汉船舶大厦正式揭牌,武汉智慧交通产业园同日开园,理弘科技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在园区运营方的支持下,业务迅速扩张,最近,理弘科技正承担重要项目,并携手首义基金等,致力于为长江沿线城市推动“船、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这是武昌区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的缩影。
据介绍,武汉智慧交通产业园重点聚焦智慧交通、智能建造、绿色船舶、科技金融四大新兴产业,重点承载交通航运行业技术创新策源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
这也是继湖北船舶大厦后,武昌区打造的又一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特色园区。未来,这里将聚焦新能源动力、智能航行等关键核心技术,吸引上下游企业及产业要素资源汇聚。
“我们将打造国家级内河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创新高地与全产业链集聚平台。”园区运营负责人王英飞介绍,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科研资源,由院士团队及船海工程首席教授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攻克新能源动力、智能航行、减碳降耗等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凭借中交集团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吸引船舶研发设计、核心配套、总装制造、检验检测等上下游企业汇聚,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王英飞说,武昌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越,产业基础雄厚,这是园区落地的重要先决条件,目前,园区围绕绿色船舶,已签约13家相关产业企业。
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优势产业之一,武汉作为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当前正抢抓“绿色长江”建设发展机遇,加快突破绿色动力关键技术,提升智能船舶产业水平,推动船舶产业在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转型的大潮中乘势而上。
作为武汉打造绿色智能船舶研发设计高地的主要承载地,武昌区积极响应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在船舶研发设计领域的独特优势,加速推动“武昌造”绿色智能船舶挺进万亿级潜在大市场。
“依托辖区内七〇一所、七一九所、长江船舶设计院、武汉理工船舶等船舶产业研发设计领军企业,已初步形成沿滨江一线,聚焦杨园、积玉桥、首义、中南四个片区的产业布局,各片区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等板块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武昌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正将锚定绿色智能船舶集聚区建设目标,加快激发创新策源、技术协同、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推动武汉船舶大厦与湖北船舶大厦形成一北一南、差异互补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为全省船舶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和“支点建设”作出贡献。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