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郝丽萍
在武汉地图的最西端,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标记——侏儒山法庭。它地处偏远,辖区以农业为主,却因一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审判团队而显得格外特别。她们是70后的庭长谢燕临和书记员吴俊群,90后的法官助理张蕙质,以及00后的书记员李泽兮。这个独特的“女子法庭”,每天都在用专业与温情,诠释着基层司法的力量。
清晨,法庭大门刚开,一起因田间浇水引发邻里纠纷的当事人便吵嚷着涌入。庭长谢燕临接待了他们。她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给双方各倒了一杯水,静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她深知,矛盾的关键往往不在于几厘米的土地,而在于被损伤的情面。谢燕临不仅精通法律,更具备较强的同理心,总能迅速抓住症结,用几句话让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平静下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是她的调解智慧。
此时,考虑周全、作风沉稳的书记员吴俊群会适时补充关键信息:“老李,你家水渠去年清淤时是不是动过?我好像有印象。”她对辖区的人情地理了如指掌,如同一本“活档案”,常为调解提供接地气的背景参考,让解决方案既合法度又合情理。在谢燕临和吴俊群一主一次、情法结合的配合下,许多看似无解的争执迎来转机。

若将调解比作化解矛盾的“内科门诊”,审判则是定分止争的“外科手术”。在这里,心怀理想、热情细致的法官助理张蕙质是庭长谢燕临的得力助手。她负责梳理证据,草拟法律文书。在她看来,每一份判决都应成为指向公平的航标。正是这份执着,让她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前依然精益求精,为一个措辞反复推敲,因为她深知,白纸黑字的背后,是当事人的人生。

法庭的工作远不止于庭审。下乡送达、田间调查、普法宣传等是更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思维活跃、方法灵活的00后书记员李泽兮大显身手。她不仅是庭审的记录者,更是走村串户的“法治宣传员”。作为“法润农心·巾帼志愿宣讲队”的一员,她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普法短视频,讲解防范养老诈骗、土地承包等法律知识;在村头巷尾,她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聊网购维权,以俏皮话向老人解释“打官司”并不可怕。她的新媒体思维,如清风拂面般,让法律以更灵活、更亲切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女性在基层审判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谢燕临表示,“我们更善于倾听,更有耐心,也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四人一体,刚柔并济,让许多看似棘手的纠纷迎刃而解。

她们的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对家长里短的耐心守护:春耕秋收,她们主动为农时让路;夜深人静,法庭的灯光常为厘清一份证据而亮起。她们的力量,不在于音量多高,而在于倾听多认真;不在于法槌多响,而在于道理多透彻。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与同理心,她们将看似冰冷的法条,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能接受的朴素道理,让法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悉心守护着武汉的西大门。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