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黄武略
“爹爹,您坐下慢慢说,这钱我们一定帮您追回来。”面对前来报警的黄爹爹,武汉市洪山区公安分局和平所民警王俊唯递上一杯热茶,温暖了老人焦灼的心。在洪山区的街头巷尾,这样的瞬间从不是偶然:民警的脚步追着群众的急难,警服的温度贴着百姓的牵挂,那些群众的“急难愁盼”,最终都成了他们心头的“必办大事”。
守护“钱袋子”:四万元养老钱背后的耐心较量
10月的武汉已有凉意,黄爹爹坐在和平派出所值班室里,指尖反复摩挲着泛黄的缴费单,声音带着哭腔:“他喊我‘叔’喊了六年,怎么会骗我呢?”

故事要从2019年说起。那时万某以移动业务员的身份上门,帮不会用手机的黄爹爹缴话费、查套餐,一来二去,成了老人眼里“比自家娃还贴心”的熟人。
今年8月,万某突然带着“内部优惠”上门:“叔,预缴话费能返现,您把钱给我,省事又划算。”
老人没多想,分数十次转了4.2万元。可直到9月底,手机仍没收到话费到账提醒,再打万某电话,已是空号。10月6日晚,走投无路的黄爹爹揣着缴费单,跌跌撞撞闯进了派出所。

“他利用的是老人的信任,我们要做的就是拆穿这个‘熟人假面’。”民警王俊唯和刘铮从“法、理、情”三方面入手,连夜展开调查:一边梳理万某六年来的业务记录,发现他早从移动公司离职;一边核查转账流水,一笔笔与业务无关的个人消费记录,成了关键证据。
当民警把打印好的流水单摊在万某面前时,这个曾满脸堆笑的“好侄子”瞬间失色。
10月7日凌晨,万某被依法刑事拘留。得知自己的养老钱有望追回后,这位老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寻回“心头好”:一部手机背后的暖心接力
“手机里有我的毕业论文资料,还有好多家人的照片,要是找不回来可怎么办。”10月11日晚,大学生小陈站在雄楚大道与书城路交叉口,急得眼圈通红。这部手机,对她来说不只是通讯工具,更是承载着学业成果与家庭温情的“心头好”。

接到报警后,珞南派出所民警黄旭博、邓乐天迅速赶到现场。“别着急,我们一起查监控,肯定能找到线索。”邓乐天一边安抚小陈,一边调取周边监控录像。
画面清晰显示:小陈行走时手机从口袋滑落,随后被一名路过的男子拾走。虽然不属盗窃,但看着小陈焦急的神情,民警当即表示:“要尽力帮失主找回手机,让她安心。”
黄旭博根据监控线索细致排查,最终锁定捡拾者。电话中,民警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法律规定,明确告知对方若拒不归还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久,该男子主动提出在街道口与民警见面,并将手机交还给民警。

当小陈在学校接到领回手机的电话时,几乎不敢相信:“我本来都不抱希望了,准备重新买手机、补资料,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她紧握民警的手连连道谢,朴素的话语中满含认可与感激。
化解“邻里愁”:数月噪音纠纷背后的“四步解法”
“楼上的噪音没完没了,我实在没办法才用震楼器!”
“我们已经尽量小心了,他装震楼器根本就是故意报复!”
在卓刀泉派出所辖区某小区,一起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矛盾从最初的口角逐渐升级成“设备对抗”,物业多次调解无果。
今年6月,社区民警罗美英在业主群里注意到这场愈演愈烈的拉锯战。“邻里间的揪心事不化解,就会变成影响生活的烦心事、堵心事。”她介绍说。

面对双方一见面就争执不下的局面,罗美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工作法”,逐步破解僵局。
她首先采取“背对背”沟通,将双方当事人分开谈话,从情绪上降温,切断对立升级的源头。随后连续多日实地走访、排查音源,精准定位楼上铁门异响、租客夜归动静和公共区域感应灯噪音三大症结,并固定相关证据。
紧接着,罗美英依法释理、双向劝导,向楼下居民明确指出使用震楼器的法律风险,同时向楼上业主出示翔实的监控记录,推动其承诺全面整改。最后,罗美英持续跟踪整改进度,每周回访,确保降噪措施落到实处,防止问题反弹。
10月中旬,随着双方整改全部完成,这场持续数月的邻里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一句承诺,一次追查,一场调解,武汉洪山民警的脚步从未停下。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