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张蕙质
武汉市最西边的侏儒山人民法庭,一提到庭长谢燕临,干警们的脸上总会泛起笑意。这位48岁的女法官,着实有点“怪”。
一怪:“小松鼠”庭长,与“显微镜”法官
私下里的谢燕临,是颠覆人们对法官刻板印象的存在。她温婉和善,总是未语先笑,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鼓鼓的腮帮子让人不自觉联想到“小松鼠”。她对所有人都轻声细语,即便是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也从未见她红过脸、提过嗓。她还是个“金句王”,在大家被堆积如山的卷宗压得喘不过气时,她会突然冒出一句:“快来,我们给这些案子‘松松土’!”瞬间逗乐全场。

然而,一旦她披上法袍,坐上审判席,那个温和爱笑的“小松鼠”便悄然隐去。法庭上的她神情专注、细致入微,仿佛一台“人形显微镜”。有一次庭审,一位当事人对关键细节的陈述含糊其词,谢燕临便停下记录,静静地注视对方。短短十几秒,当事人在她沉静而坚定的目光下,最终如实说明了情况。“她的眼神里有种沉静的力量,让人不敢隐瞒。”一位律师事后这样评价。
这种“变脸”的本事,源于她对法官身份的敬畏。她说:“法庭上必须保持威严,这是对法律的尊重。"
二怪:田埂上的“泥皮鞋”,与案卷前的“夜猫子”
48岁的谢燕临精力之旺盛,让年轻干警自愧不如。她的办公桌下常备一双宽松柔软的黑皮鞋,随时准备下乡调解、走访群众。“说走就走”是她的工作常态。去年处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她带着法庭干警在田埂上来回走了五六里,裤腿和鞋底沾满泥巴,最终在地头促成和解。“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要走到群众身边去。”她这样说道。

她的精力仿佛无穷无尽。白天开庭、调查、走访,晚上则伏案撰写裁判文书。那些思路清晰、说理透彻的判决书,很多都是在夜晚的静谧中“熬”出来的。法官助理心疼她,抱怨基层法官是“体力活”,她一边揉着酸胀的脖颈,一边幽默地回应:“不对,我们这是脑力活加体力活,更需要大量的生活智慧,要干好可不容易。”
三怪:古偶世界的“少女心”,与法治理想的“赤子心”
你以为这样一位工作狂庭长,生活必定枯燥乏味?那又错了。当被问及如何放松时,她的答案让所有年轻干警大跌眼镜——“追古偶剧啊!”看着大家难以置信的表情,她笑着解释:“那里面的善恶忠奸、是非曲直,跟我们法官辨明真相、定分止争,内核是相通的嘛!而且,看着俊男美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多解压!”

这小小的“少女心”,与她胸中那颗对法治信仰的“赤子之心”并行不悖。在法院工作二十多年,谢燕临对法律的热情有增无减。与她讨论案情时,你能看到她眼里的光。她曾在处理一起赡养纠纷时,遇到一个态度强硬的儿子。她没有简单判决,而是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用方言耐心讲解法条背后的孝道伦理。最终,那个儿子羞愧地低下头,当庭承诺履行义务。“做法官最大的成就感,不是办了多少案,而是真正化解矛盾,让法律走进人心。”她如是说。
这就是谢燕临,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她种种的“怪”,其实都是对法治事业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她可以在古偶剧的世界里放松心神,更能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洞察秋毫;她以女性的温柔细腻化解干戈,也用法官的铁面威严守护公正。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法官最好的模样——专业、负责、智慧,且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贴近群众的赤子之心。她把法律的刚性权威与人性化的柔性司法完美结合,在侏儒山的乡间田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平凡而精彩的法治篇章。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