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肾”生态复苏换来水清岸绿,2025环洪湖马拉松迎来“最美”赛段
2025-10-25 20:48: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张金林 戴康

10月26日,2025环洪湖马拉松将在湖北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洪湖山水项目)金湾湿地沿线开跑。金湾湿地沿线或将成为该项赛事的“最美”赛段。洪湖山水项目由国企中交一航局承建,近日已经完成市级验收,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预期治理目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根基。

大湖水生植物恢复成果

作为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核心板块,洪湖山水项目旨在统筹解决洪湖流域面临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重构“江湖联动、人水和谐”的生态格局,成为守护“长江之肾”的关键行动。

据介绍,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主要为五个部分:长江—洪湖段岸线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南片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洪湖湖滨生态缓冲带建设工程、洪湖茶坛岛等区域生态移民及修复工程、江汉平原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与污染治理(洪湖片区)试点项目。施工内容包括生态斑块吹填480万m³、乔木种植15万株、水生植物恢复300万㎡、养殖尾水治理9000亩、生态沟渠治理270余公里及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等。

洪湖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后

在长江岸线,项目团队以“分段精治、换种提质”为方略,深植“适地适树”理念,精选本土耐候树种,精准划定作业边界,推广节水器具、人工除草替代农药喷洒等绿色举措织密生态防护网,将长江岸线洪湖段打造为一条生机盎然的“翡翠绸带”。

在水生植物恢复过程中,项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携手,联合成立水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实验室,系统开展水生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与培育,根据不同区域底泥特性,构建“挺水—浮叶—沉水”立体绿脉。累计恢复野莲、莼菜、菹草等18种水生植物,恢复面积超万亩,重现洪湖“水下森林”生物多样性盛景。

洪湖金湾湿地

在湿地恢复方面,项目团队以“退垸还湖织脉络、斑块筑绿强根基、缓冲护湿优循环”为核心策略,锚定环湖生态圈重构目标,拆除阻隔水系的围垸堤坝,打通环湖水体循环堵点,构建立体植物拦污网络。修复后的158万平方米生态斑块,180万平方米水陆植被共绘环湖湿地生态长廊,更串联起生态观光的新动线。

在养殖尾水治理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干塘+半干塘+带水作业”组合清淤模式,精准清除“病灶”。清除12万立方米底泥污染,净化270公里河道沟渠,将尾水化为清波。随着9000亩水产养殖区完成生态化改造,这里再现水质清澈、虾蟹肥美的盛景。

最新数据显示,洪湖水质均值已连续8月达到Ⅳ类标准,创下近5年以来最好水平,湿地植被覆盖率由2023年的13.7%提升至30%。同时,洪湖市旅游人数突破830万人次,增长16.4%。水产养殖业也迎来丰收,清水蟹由亩产100斤增至亩产200多斤。随着流域生态复苏,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为践行“两山”理念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