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叶文波
通讯员 饶文治 廖宇智 刘伟杰 程晨 毛莉娟
实习生 于秋雨 王怡琳
前言:
一直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武汉市洪山区蓬勃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得有温度、有热度,给力又走心,为加快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洪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洪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新闻》推出“‘新声洪亮’文明实践在行动”系列宣传报道,相关稿件将在新闻全媒体平台、“洪山大学之城”微信公众号同步呈现。本期,我们走进关山街道民大社区文明实践阵地。
金秋九月,洪山区关山街道民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气氛庄重而热烈。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和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在观看完阅兵仪式直播后,社区居民又参观了“铭记历史 传承薪火”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诗歌书画展。“通过观看阅兵和参观展览,我们更加懂得了和平的珍贵,更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社区居民深有感触。

据了解,2025年9月,关山街道民大社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讲授主题党课、观看红色影片等活动,在社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浓厚氛围。

曾几何时,高校内外有一道无形的壁垒,教学楼和单元楼距离不远,却分隔两边。作为地处中南民族大学周边的单位型社区,民大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破校园与社区的围墙,教授学者、高校师生带着课本走进社区讲堂,志愿者们成为了党员、居民、孩子们的“周末老师”。这种改变让“课程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的新模式在民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生根发芽,让大学资源真正惠及市民生活。
协同联动开讲堂
师生与居民同上一堂课


4月15日,民大社区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活动室内座无虚席,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伟老师正为社区居民讲解《国家安全就在你我身边》。当天,武汉市公安局东新分局的民警们来到现场,通过反邪教图片展和反恐防暴演练,让居民们在实践中提升安全意识。

民大社区负责人李华龙表示,本次活动覆盖社区居民及师生千余人次,通过联动学校、公安、街道等部门,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战演练+案例警示”的立体式教育模式,让国家安全意识在社区落地生根。

依托大学讲师、场馆资源,民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种类多样的教育宣讲活动,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维护‘她’权益·共筑幸福家”志愿服务活动、民法典宣传活动等,让科学的政策、理念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传统文化显风采
共绘民族融合新画卷
今年“六一”恰逢端午,民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来自中南民族大学校青协、民社学院、教育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众多特色游戏以及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投壶、射五毒等传统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风筝制作、蛋兜彩绘等手工活动则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文化传承。


“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一位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母亲说,“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了解了传统文化,还交到了新朋友。”化材学院的志愿者们还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为孩子们讲了一堂别出心裁的化学课,让孩子们在惊喜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据了解,来自中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充分发挥队伍“知中华,爱中华,服务中华”的宗旨,多次组织56个民族的志愿者参与社区各类活动的筹备,在各个传统节日以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节日体验。
校社共育结硕果
文明实践绽放新光芒
从专业知识普及到民族文化传承,从法律咨询服务到科学启蒙教育,民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以其独特的校社共建模式,让大学资源真正惠及社区居民。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壁垒,更让专业的大学资源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精神财富。教授学者走下讲台,走进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专长,服务居民;社区居民打开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社区和高校这道被打破的围墙,正在成为连接知识与生活、大学与社区的彩虹桥,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

洪山区关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促进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高校师生志愿队伍的合作,面向居民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教育活动,促进社区与高校的深度融合,让民族文化在文明实践中不断绽放光彩。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