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检察院:以检察之力厚植支点建设绿色底色
2025-10-30 20:09: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 曾繁盛

秋意渐浓,武汉天兴洲大桥公园畔,13株新栽的紫薇在江风中亭亭而立。细枝舒展,绿叶婆娑,虽未到花期,却已为长江岸线增添盎然生机。10月30日,全国人大代表王琼、湖北省人大代表陈万青、湖北省政协委员吴立群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代表共同见证新苗栽下,将公益诉讼判决转化为生动的生态修复实践。

“这里曾经有不少垂柳守护着这段江岸。”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树龙欣喜地望着新植的树苗,“如今,我们通过公益诉讼,把被偷走的绿色还给了这片土地,还给了长江母亲河。”

盗伐行为触碰法律红线

2022年2月,胡某等三人在未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潜入青山区衡阳码头上游500米处的长江干流江滩,盗伐13株垂柳。经专业机构鉴定,被盗林木蓄积达27.4立方米。这些垂柳都是树龄超过半个世纪的成材林木,在固土护岸、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长江水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盗伐行为造成的生态损害需要专业修复。

司法协作守护生态安全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在查明上述违法犯罪事实后,根据集中管辖规定,将该案移送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检察院。鉴于该案存在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形,硚口区检察院及时启动“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将线索移送至该院公益诉讼部门。办案中,该院公益诉讼部门委托林业部门进行专业评估,评估意见明确指出:盗伐行为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直接毁坏,更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改变,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基于这份专业评估,该院精准提出了补植复绿的诉讼请求。硚口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专业修复方案,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明确被告须通过补植复绿或支付费用等方式,履行其生态修复的民事侵权责任。

科学修复重塑岸线生态

判决生效后,该案依法移送执行,由于紫薇对长江沿岸气候适应性强,其茂密树冠能有效吸附尘埃,发达根系可固土护坡,能够快速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硚口区检察院、法院协同青山区城管执法部门,共同踏勘选址,最终确定在案发地附近的天兴洲大桥公园严格遵循技术规范进行补植和栽种紫薇。

代表委员现场评议司法成效

在活动现场,代表委员们与检察官、法官一同挥锹培土。省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陈万青在亲手栽下一棵紫薇树苗后,说道:“我的工作每天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深切感受到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司法机关通过这个案件,为市民生活恢复了一抹绿色,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关切。”省政协委员吴立群作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参与植树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展现了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看,这种将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相结合的做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长江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期待紫薇绽放长江岸线

如今,新植的紫薇已在江畔扎根。养护人员将定期巡查记录,精心管护。来年盛夏,当紫薇花盛开时,这片曾经受损的土地,将以最美的姿态见证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的庄严承诺。

站在修复一新的江滩上,王琼代表寄语:“希望更多人从这起公益诉讼案件中感受到法治守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这种‘办理一案、警示一片’的实效,正是司法机关助力长江大保护的最美诠释。我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完善长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让长江永葆生机,让绿色发展成为湖北支点建设最动人的底色。”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