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观的招牌、洁美的街道,东湖风景区青化路实现蝶变
2025-11-03 17:33: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余芳利 张雪莹 夏莉娜

统一美观的招牌、整洁有序的街道、焕然一新的武东大桥桥墩……11月3日,走进武汉东湖风景区青化路,不断向好的市容环境令人耳目一新。随着“四线一口”综合环境整治的延续和深化,这条毗邻“东大门”龚家岭收费站的繁忙主干道,继门店招牌改造、道路维修与美化之后,东湖风景区城管部门通过“门前三包”评星制、跨部门协同等系列举措,使得青化路沿线市容环境不断变化。

鸟瞰青化路

“评星制”激活责任,沿街商户从旁观到参与

在秋日的阳光下,一位已连续10个月获评“门前三包”良好等级的早餐店老板,一边仔细冲洗门前地面,一边对巡查的城管队员说:“下个月,我们再努努力,争取拿个优秀!”

汪记早餐店老板(左一)冲洗门前地面油污

曾经,作为城乡接合部的青化路,车辆乱停乱放、门前杂物堆积,油污污染因汽修、餐饮业态集中而尤为严重,陷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治理循环。

今年,东湖风景区城管执法局二中队在与商户签订文明协议的基础上,每月围绕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道路管理三大核心维度进行量化检查评分并公示结果,在“门前三包”商户评星的推动下,将管理责任转化为商户门前的“荣誉榜”。

如今,每日清扫门前、主动劝导不规范停车已成为许多商户的自觉行动。评星制成功激发了商户的参与感,让治理从“要你整洁”迈向了“我要整洁”。

“烧碱”刷出新面貌,协同治理从难点到亮点

“实在是没想到,困扰了我这么多年的问题就这样给解决了。”汪记面馆的老板接过城管执法人员和市政工作人员抬进店的一袋专业除油烧碱时感慨道(见下图)。

面对餐饮、汽修门店前成本高、难根治的顽固油污,“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想着顺便帮着一起清洗,但又怕耽误人家做生意。”环卫师傅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东湖风景区城管执法局变“管理”为“服务”,与市政环卫部门协同,推出了“送物资、教方法”的精准举措,为青化路沿街油污重难点商户统一配发专业除油烧碱。

10月下旬,他们走进一家家商铺,不仅送上物资,更现场演示“兑水溶油”比例,帮餐饮店、汽修店清理地砖接缝油污死角,并反复叮嘱安全事项。

这小小的烧碱,成本不高,却体现了“靠前服务”的治理理念。它解决了普通洗洁精去污难、成本高的痛点,让商户趁着工作空档就能轻松完成日常清理。从以往的反复劝导到现在的主动服务,送碱上门不仅刷净了街面,更暖了商户的心,打通了协同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小锦旗”见证蝶变,城乡路域从试点到风景

治理的成效,既写在锦旗的谢意里,也写在街巷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四线一口”综合整治的落地,这里已实现从“破路旧貌”到“畅行新颜”的蝶变:880米道路维修美化、30米倒塌围墙拆除重建、武东大桥桥墩披上以蓝天绿地为基调的“新装”。

如今,穿行在青化路上,统一的店招赏心悦目,绿化带在秋风中摇曳,店铺门前难见油污踪影。

店招焕新

同步推进的常态化管理也在持续发力。十月份,二中队清理违规广告200余处、整改破损牌匾30余块,并与市政环卫部门协同,通过配送烧碱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商户落实“门前三包”的自觉性。

前不久,青化路沿街商户代表将两面锦旗送到该局副局长陶恺手中(见下图),这不仅是商户对城管部门高效服务的由衷感谢,更是青化路市容环境实现从“政府单向管理”到“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的生动见证。

青化路的变迁,是一条路的物理升级,更是一种共同缔造理念的生动缩影。当治理从政府的“独角戏”变为社会各方的“大合唱”,这里的点点滴滴,正从“点上盆景”汇聚成“面上风景”,让东湖之美,在井然有序的街巷与共同缔造的暖意中熠熠生辉。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