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座藏在贵州凯里深山里的动物园火了。没有玻璃幕墙的精致展馆,没有炫技的动物表演,甚至要走几百米土路才能抵达,可这座被网友戏称“最寒酸”的动物园,周末一天的客流量能抵过去4个月总和。究其根本,火的从来不是简陋的园区,而是70岁园长冯元勇十年如一日的真诚。
冯元勇的坚守藏在细节里。这位退休校长从安徽来到凯里,十年间身兼售票员、饲养员、保洁员等数职,清晨六点就起身忙活,用退休金贴补动物饲料缺口。为了动物园搬迁运送饲料更方便,打算亲自清理路边堆积如山的工程废料。他亲手凿出山路、自制加长喂食勺,连游客自带的投喂食物都要亲口尝过才放心;每只动物的名字和习性都烂熟于心,老虎会凑过来亲昵,鹦鹉会清晰地喊出“欢迎”。当被问起经营秘诀时,老人只朴实地回应:“我自己不吃也得让它们先吃饱”。
凯里动物园的这份纯粹恰恰击中了当下人的痛点。在动辄百元门票、满是隐性消费的文旅市场里,20元通玩还能免费获赠喂食玉米的定价,宛如一股清流。没有花哨营销,没有网红滤镜,动物们“白白胖胖”的状态就是最好的招牌。在这里,棕熊会扒着围栏接南瓜条,猴子会抢过玉米粒蹦上树,这种不加修饰的互动,是商业化动物园里花钱也买不来的体验。本地居民住了五年才发现这处宝藏,游客从吐槽山路难走到自发宣传。说到底,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更难得的是走红后的清醒。面对暴涨的客流和网友的转账支持,冯元勇赶忙叫停:“现在收入能把小动物照顾好,你们挣钱也不容易。”他没有趁机涨价,反而新增山路扶手、改善停车条件,把精力全放在动物照料上。这种“流量面前守本心”的态度,与那些借热度收割韭菜的景区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奔赴凯里深山,有人为支持20元的真诚,有人想看看被宠爱的动物。但更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份热度长久延续,既保障老人的付出能获得合理回报,又避免流量对动物生活的打扰。我们期待的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网红打卡点,而是能让善意与生命持续共存的“动物幸福院”。冯园长用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文旅的核心从不是设施多豪华,而是能否让人感受到温度。(韦巧云)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