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方便工作”,他一连盗走28个大垃圾桶
2025-11-13 12:21: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王佳文

通讯员 谢威

看不起眼的垃圾桶、放在枕边的手机、积攒已久的救命资金……失窃财物牵动着受害人的心。近日,武汉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沌阳派出所青年民警连续破获盗窃案件,不仅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还全力追赃挽损,用精准快速的执法让群众更有“执法获得感”。

冯子颿(左)与张济旭(右)在研讨案情

28个垃圾桶不翼而飞

今年10月中旬,武汉经开区城管部门向沌阳派出所报警称,郭徐岭片区在短短几天内丢了二十多个环卫垃圾桶。虽然每个垃圾桶仅价值250元,但如此集中地“不翼而飞”,影响了周边社区保洁需要。

接到报警后,民警冯子颿和同事们立即赶至现场。然而,案发地正处于等待拆迁阶段,公共监控条件差,破案一度成了难题。

民警转变思路,对周边社会监控资源进行拉网式排查。刑侦大队视频中队民警给予支援,他们扎进长达几十个小时的视频海洋中,一帧一帧地看,一秒一秒地比对,一个模糊的身影终于进入了警方视线。监控显示,一名男子多次骑绿色电动三轮车出现,车厢里放着垃圾桶,桶身上“经开区城管”的字样依稀可见。物业公司辨认,拖运垃圾桶的是公司保洁员于某,案发后临时离汉。民警随即通过布控,于10月22日在其返回经开区时将其成功抓获。

到案后,于某对盗窃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依法将其刑事拘留,28个垃圾桶全部发还给了城管部门。

残存的导航搜索记录指向失窃手机

10月23日,沌阳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工厂员工报警,称他们下夜班在宿舍休息,一觉醒来,放在枕边的手机不见了。紧接着,同一栋宿舍楼的另一间寝室也发生了类似案件。

民警冯子颿分析研判,这极有可能是熟悉环境的内部人员所为。他立即与分局刑侦、网安大队联动,在海量的视频排查中,反复比对出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住在该宿舍楼14楼的员工唐某。监控清晰显示,其在案发时间曾出现在被盗寝室楼层。10月27日,办案民警果断出击,在唐某的寝室内将其抓获。

为了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民警仔细检查发现,唐某的手机里的导航软件搜索栏还残留着关于二手手机回收店的搜索记录。冯子颿带队一家一家地走访,最终有老板提供关键信息:由于唐某卖出的手机无法解锁,警惕的老板特意让他手持身份证与手机合影留存。最终,民警线下查找与线上协查相结合,成功追回5部被盗手机。

巧妙通过“冠字号”锁定被盗钱款

9月30日深夜11时许,心急如焚的报警人周女士(化名)向民警张济旭报案,称为母亲治病筹集的6万元现金,在员工宿舍的柜子里不见了。这笔钱是她刚从银行取出没几天,准备国庆回家给母亲做手术用的救命钱。

张济旭和同事当即连夜出动,并联系分局刑侦大队技术队对现场进行细致勘查。通过走访调查,他们敏锐地发现,与周女士同宿舍的李某在案发后不见踪影。周女士也反映,李某平时消费不高,但近几天却突然“阔绰”起来。警方查询其轨迹,也发现李某近期频繁入住高档酒店,消费水平与收入明显不符。

多条线索指向李某,但如何锁定证据?面对挑战,民警张济旭脑中闪现出“冠字号”这个重要细节,那是银行对大额纸币流转的记录方式。只要证明李某存入银行的钱就是周女士取出的钱,就能形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节后银行一上班,张济旭立即带队前往银行,依法调取了周女士取款6万元的冠字号记录,以及李某的存款记录。经过细致比对,结果显示,李某存入的钱款冠字号与周女士取出的钱款冠字号完全吻合。

10月15日,民警将李某抓获归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某对其盗窃室友6万元救命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交代,所盗钱款大多用于给游戏账号充值和享受高档消费。在民警的耐心教育下,李某作出承诺——向周女士退赔全部赃款。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