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黄武略
摄影 通讯员 黄明杰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11月13日上午9时15分,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洪山街北港派出所户政大厅内,窗口民警聂红抬起头,微笑着看向面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的声音温和,眼神专注,仿佛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是她此刻唯一关注的焦点。

从8时50分踏入大厅,不到半小时,这里已陆续来了三十多人。有人低头整理材料,有人轻声交谈,排队的人大多是为办理身份证而来。聂红坐在窗口后,键盘在她指下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从2016年底调任窗口岗位至今,这三尺窗台已成为她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

“每一本证件,都关联着一个人的出行、办事甚至人生大事;每一次落户,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待与安心。”她一边为一名孝感户籍的市民办理换证手续,一边轻声说道。话音未落,下一个号码已被叫起。
“现在是身份证办理的高峰,最多的一天我们办了近两百件。”趁着间隙,聂红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北港派出所已受理身份证业务1.3万余件。面对群众,她和4名辅警组成的训练有素的团队高效而有序地运转着。

细节,正是窗口服务温度的体现。“在拍摄身份证照片时,她总会从窗口探出身来,轻柔地为群众整理衣领、抚平发丝。”聂红的搭档黄姗介绍道,“她耐心地反复调整光线和角度,直至群众选出最满意的照片;有些居民对照片特别重视,毕竟一张证件要使用多年,我们必须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已经是中午下班的时候,一位62岁的大爷匆匆进门,见工作人员已在整理材料,他犹豫地站在门口,搓着手说:“我下午再来吧!”辅警黄姗立刻起身,迎上前去:“大爷,别客气,您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办完再下班也不迟。”为这位老者办完证,已是中午12点30分。
“在这个窗口,你能看见人间百态,有喜有忧,有急有难。”聂红说。今年国庆期间,一位母亲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些许焦急:高考在即,孩子在外地集训,却赶不上统一的延时办公时间。聂红一边安抚她,一边细致地问清孩子的空闲时段,最终在10月4日专门返回派出所,为孩子单独办理了身份证。“那时候就觉得,我们能多做一点,也许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赶考路。”。
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聂红和同事们敞开“绿色通道”。去年12月6日,她们为一位七旬卧床老人上门办证。房间光线昏暗,老人无法起身,聂红便弯腰俯身,一遍遍调整设备角度,耐心引导,最终完成了信息采集。不久前,又有一位居民求助,称爱人瘫痪已有5年,身份证即将到期。聂红了解情况后,迅速协调上门,在病床前完成了证件办理。

“窗口不仅是办事的地方,也是政策落地的最前沿。”这是聂红常挂在嘴边的话。平时,她总会拿出最新的户籍政策文件认真研读。2012年聂红从部队转业参警,2016年来到窗口,9年时间,群众在窗口的意见簿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好评。

在辅警黄姗眼中,聂红是严格的老师,也是温暖的姐姐。“她对业务要求特别高,但从不推诿。再难的问题,她都主动上前。”从中高考生申办临时身份证,到复杂户籍迁移的咨询,聂红总是站在第一线,用专业与耐心化解群众的焦虑。
下午3点,大厅依旧人来人往。聂红的嗓音已有些沙哑,但每一声“您好”、每一句“请稍等”依然清晰而温暖。
“群众的满意和笑容,就是我工作的意义。”她说。而这扇小小的窗口,好似一道流动的风景,它不张扬,却温暖;不宏大,却坚实。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