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陈林 熊帆 朱琳 熊召
“我母亲行动不便,每次去医院都要大费周章。现在护士能上门服务,不仅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也让她能在家中得到专业的护理。”近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护理专科门诊推行“病区-门诊-家庭”全链条护理服务模式,将专业护理从院内延伸至患者家中,实现了护理服务的无缝衔接,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
多学科联动,为高龄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今年11月初,88岁的曾爹爹因咳嗽、咳痰入住全科医学科。老人因脑出血后遗症导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操作配合度不高,加之血管条件极差,每次输液都成为一场护士与患者的“双重考验”。

该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郭静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迅速请该院护理门诊的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专科副主任护师张长芬会诊,与曾爹爹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对曾爹爹实施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成功为老人建立了安全、持久的静脉通路。
“置管后,老人安心了,我们也放心多了。”曾爹爹的家属表示。在随后的治疗中,PICC门诊护理人员定期到病房对曾爷爷进行导管护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为我父亲解决了大难题!”临出院时,曾爹爹的儿子激动地说道。
服务再扩面:开展中长期导管置入术惠及更多患者
该院在静脉治疗技术上不断突破。据了解,该院甲乳外科医护团队,今年9月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以来,为20余例需要中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赢得患者广泛赞誉。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静脉治疗时长预计7-49天,需常规输注刺激性药物且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难以维持外周留置针的患者,需减少穿刺次数、提升舒适度。”护理部负责人王秀珍介绍,医院目前已建立专业的静脉治疗团队,配备高清超声设备,并可提供上门导管维护服务,让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
“上门服务”从院内到家庭,护理响应“零距离”
“导管置管需严格遵循无菌规范,有需要的患者应前往医院就诊。”PICC专科副主任护师张长芬表示,针对出院后仍需定期维护PICC导管的患者,门诊还提供专业的上门维护服务,护士携带专用设备入户操作,有效解决了患者往返医院的不便。
据悉,该院开设了护理专科门诊,目前已形成以静脉治疗门诊和伤口造口门诊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作为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团队由经过系统培训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组成,提供从评估、置管、维护到并发症处理的全流程服务。
“目前,已在全院各护理单元实施‘病区-门诊-家庭’全链条护理服务模式,旨在为广大患者朋友提供全程化的、有温度的便捷服务。”该院纪委书记李小燕表示,这一服务模式的背后,是医院护理团队在多学科协作和专业技术创新上的持续发力。医院护理专科门诊已建立起完善的预约和服务流程,有需求的患者可通过至护理专科门诊或各护理单元进行咨询和预约,医院将第一时间调度护理人员上门提供便捷、专业“上门”护理服务。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