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修高速顺利“跨越”武深高速,创下湖北最小顶推半径纪录
2025-09-18 17:2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李晓琴

通讯员 柯玉乾

日前,由中建三局承建的通修高速(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第一标段,崇阳西互通C匝道钢箱梁精准落梁,标志着该联次3轮顶推施工全部顺利完成,为后续吊装作业奠定坚实基础。

顶推完成

据悉,此次施工的C匝道桥是一联跨武深高速的钢箱梁桥。长100米、宽10.5米的圆弧形桥梁半径仅有80米,创下了目前湖北省最小顶推半径的桥梁施工纪录。

既要“拐弯”又要“下坡”

三维建模化精准破解难题

80米的小半径,意味着每一段钢箱梁顶推都如同在“走圆弧”。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10台顶推设备需同步作业,却要保持不同的受力和速度。这就像汽车拐弯时,左右车轮必须根据弯道半径调整转速和角度,否则就会偏离轨迹。

为确保受力点始终位于腹板,项目团队采用差速顶推工艺。按设计线型进行顶推,曲线内外侧顶推设备推进速度比为100:109,该比例与内外腹板平曲线半径比完全匹配,确保箱梁内外侧运动角速度一致、线速度适配。让原本难以掌控的小半径曲线顶推作业,变得像“用圆规画圆”般精准可控。

三维建模模拟推演

与此同时,因地势原因,钢箱梁顶推纵坡达2.5%,需从高向低顶推,若按常规顶推方案施工,极易出现顶推支点“悬空”,进而引发桥梁倾覆风险。

面对一个个“拦路虎”,项目团队不仅借助三维实际建模技术进行模拟推演,还将原设计坡度的坐标数值“翻译”成现场实际施工的工况参数,施工人员只需对照参数,就能精准完成每一节钢箱梁的角度调整,化解坡度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顶推过程中,项目运用智能控制系统与实时监测技术,全程监控,确保钢箱梁平稳移动、精准到位。

标准化工艺加精细化管理

全程未影响桥下高速通行

由于桥梁上跨运营中的武深高速,为了在不占用高速车道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畅通的影响。项目技术团队另辟蹊径,选用弧形导梁。

他们将导梁设计成与桥梁线形一致的80米圆曲线,总弧长26米,与钢箱梁紧密连接。通过三维建模和受力验算,采用导梁一次性顶推过墩的技术工艺,从而不在高速车道搭设支架。不仅消除了车辆碰撞支架的风险,还显著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采用标准化工艺与精细化管理,逐一把控节段尺寸、焊缝质量及整体几何精度,确保每一段钢箱梁都符合设计要求。

标准化工艺与精细化施工双管齐下

通修高速第一标段崇阳西互通C匝道是连接武深高速与通修高速的核心枢纽,承担着鄂赣两省车流快速转换的重要使命。通车后,通城、崇阳两县至江西修水县的行车时间将大幅缩短,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减至40分钟左右。这一变化不仅将有效加速鄂赣两省大通道的建设进程,还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网,显著提升区域综合公路服务水平。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