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走马,见招拆招!59位残运棋手逐梦江岸
2025-08-28 18:12: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王峻

实习生 王明明 马玉梅

通讯员 王兵

“炮8平五”“马8进7”“卒7进1”……8月28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残疾人联合会内人声鼎沸、气氛热烈,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类)暨第六届残运会中国象棋比赛在此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汇聚了智慧与勇气的较量,犹如一场无声却激烈的“厮杀”,在棋盘上精彩上演。

此次比赛由江岸区残联主办,吸引了来自武汉市11个区的59名残疾人运动员棋手踊跃参与。比赛精心设置了肢体组、听力组和视力组三个组别,每个组别又细分为男子组与女子组,为不同残疾类型的选手提供了公平竞技的舞台。

赛场逐梦,视力听力肢体组各展风姿

在视力组的比赛区域,一场特殊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红黑双方选手均佩戴着统一的黑眼罩,凭借着敏锐的触觉辨认特制象棋。红方棋子底部饰有齿轮状凸起,黑方则较为圆润,棋子上层还设有凸起的点符,方便选手触摸识别。每一步行棋,选手都需清晰报出,再由裁判认真复述落子,确保棋局的准确无误。

45岁的女子视力组选手余凤,在棋盘前气定神闲。她语气沉稳,开局不到五分钟便成功吃掉对方一卒,引得周围观众纷纷侧目。最终,她在上午的两轮比赛中取得了全胜的佳绩。

余凤自2016年起接触象棋,至今已近十年。她曾代表湖北省出战全国赛事,并跻身四强。“对我来说,学象棋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视力障碍人士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小,但学了象棋之后,既可以锻炼大脑、提升思维能力,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余凤调皮地开着玩笑,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快乐。

而在听力组的比赛现场,则是一片寂静。棋手们通过手语交流,每一个手势都仿佛在诉说着棋盘上的风云变幻。志愿工作人员从旁协助,确保沟通无碍,让选手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在男子肢体组第十台比赛中,洪山区选手彭伟武与青山区选手王义俊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彭伟武思维敏捷,行棋果断。当他的个人计时累加到29分钟时,对手已苦恼不已,被他痛痛快快地吃掉了5子。最后关头,彭伟武快刀斩乱麻,迅速几步就锁定胜局,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七旬裁判:用爱与责任照亮棋路人生

“大家在比赛中全神贯注的模样,真的令人动容。尽管选手们身体有残缺,但他们积极直面困难,对比赛满怀热爱与享受,这份精神太了不起了!”比赛现场,本次赛事裁判长、年逾古稀的张承淦,在赛场内缓缓巡视。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盘棋局,每当看到棋手下出精妙绝伦的妙招时,便会不由自主地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

张承淦(左一)观看棋局

作为湖北省残疾人象棋集训队总教练,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投身于残疾人象棋事业,组织比赛、担任裁判,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与执着。

2015年,他受省残联邀请,参与创办了国内首个残疾人象棋培训班,为更多残疾人打开了象棋世界的大门。尽管年事已高、身体多有不适,但他仍坚持每周前往残联开展志愿教学,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照亮残疾人棋手的成长之路。

“人生七十古来稀,正是教授象棋时”,张承淦笑着说道。在他看来,残疾人象棋教学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爱心与耐心。

而身为裁判,则更多担任辅助的角色。“比如当棋手走错了或报错了棋子动向后,裁判员就必须第一时间察觉并及时纠正棋局,确保比赛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有序进行。”张承淦介绍道。

这届赛事,远不只是一场棋艺的激烈切磋,它更像是一座桥梁,为残疾人运动员搭建起了展示自我、交流互融的广阔平台。许多选手在完成自己的对局后,仍沉浸在棋局的魅力之中,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相约好友,再次摆开棋盘,继续在楚河汉界间纵横驰骋,共同等待下一轮比赛的开始。

责编:摄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