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史》出版座谈会在汉举行,该书为还原楚国历史细节提供全新视角
2025-09-21 19:3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蔡文华 曾思浩

“楚国历史辉煌、文化精彩,驱动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至今仍透射出绚丽光芒。”9月21日,由武汉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春秋楚史》出版座谈会在武汉中心书城召开,作者程涛平与楚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该书的出版背景、成书历程、学术突破及文化价值展开研讨,为推动楚学研究纵深发展、传承荆楚文脉凝聚共识。

程涛平研究楚国史数十年,他介绍,创作过程追求楚史“集大成”,坚持沙里淘金,择善而从。

《春秋楚史》为《楚国通史》第二阶段研究成果,记述了从楚武王熊通即位(前741年)到楚惠王十二年(前477年)之间的历史,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通过新视角、新构架、新材料来厘清楚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春秋时期楚国两百余年的历史进程。

全书共四册、逾两百万言,全面重现了春秋时期楚国近三百年的历史图景——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思想文化的流变,到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形态的发展,均作出考证与阐释,兼具学术价值与开创意义。

记者翻阅该书看到,书中大量引用《左传》《国语》《穀梁传》等先秦历史文献,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与解读,梳理春秋时期楚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程涛平介绍,书中系统整合清华简、上博简、郭店楚简等重要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与传世古籍相互印证、彼此补正,为还原春秋时期楚国历史细节提供了全新视角。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对《春秋楚史》的学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敏认为该书的出版,对楚国史整体的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和启发。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指出,该书对于梳理楚国的历史脉络,比较中国文化的南北异同,大有裨益。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公文认为,作者充分利用了考古挖掘资料,尤其重视运用金文和简牍文献。

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蔡靖泉说,该书博采众长,自成体系,自创新说,纵横展开,史事结合。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学系主任、楚学研究所所长宋亦箫称赞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体大思精。

江汉大学原副校长涂文学评价《春秋楚史》内容上通专结合,体例上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堪称“楚史巨制”。

近年来,武汉出版社坚守学术出版阵地,持续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楚学研究的繁荣,先后推出《荆楚文化丛书》《先楚史》《武汉文脉》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了显著的出版特色。

随着《战国楚史》的后续出版,《楚国通史》“三部曲”将完整呈现楚国从起源到鼎盛再到灭国的全历史脉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新活力。

责编:摄影网